阳春三月,理工学院的校园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阳光中。
教学楼间的草坪上,三三两两的学生或坐或立,谈笑风生。
主干道的尽头,耸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学术交流中心,玻璃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透出学术的庄重与活力。
楚凌站在交流中心的入口,抬头看了一眼大楼的名字——“启航楼”。
“今天的学术沙龙是关于多学科合作的,应该很有意思。”
站在楚凌旁边的,是他室友林泽,一个开朗得有些聒噪的家伙。
“我只是来看演讲,不需要特别有意思。”
楚凌冷静地回应。
他穿着一件普通的深灰色卫衣,单肩背着书包,显得格外低调。
“好吧,你的意思是,数学比什么都重要。”
林泽翻了个白眼,抬手拍拍楚凌的肩膀,“那你先进去,我要去找摄影协会的人聊聊。”
楚凌点点头,独自走进了交流中心。
热闹的学术沙龙会场里,气氛异常热烈。
各个专业的学生分布在不同区域,讨论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数学、物理、文学、心理学……这种学科交融的活动总能吸引一大批学生。
楚凌找到一个靠边的座位坐下。
他低头翻看手中的笔记本,偶尔抬头扫视一下台上。
“嗨,楚凌。”
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是林泽。
他手里端着一杯咖啡,身边还站着一位女生。
“这是文学系的周颖,我之前拍文学系活动的时候认识的。”
林泽笑着介绍。
周颖穿着一件米白色的毛衣,笑容明媚:“你好,楚凌。”
楚凌抬头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你好。”
周颖坐在林泽旁边,端起自己的咖啡小口地喝着,余光扫过楚凌的笔记本。
她好奇地问:“你在研究什么?”
楚凌合上笔记本:“一些关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思路。”
“听起来很复杂。”
周颖笑了笑,“我对数学不是很懂,不过写论文时倒是经常用到统计数据。”
楚凌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习惯了与人保持距离,但周颖的语气让他感到一种难得的轻松。
学术交流中的碰撞沙龙的主题演讲开始了,主讲人是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代表,他们分享着自己研究领域的心得与挑战。
其中一个环节是互动讨论,学生们被随机分组,要求用15分钟时间讨论一个跨学科问题,然后派代表上台发言。
楚凌、周颖、林泽被分在了同一个小组。
除此之外,还有周颖的室友陈瑶和篮球队队长李健。
“我们的题目是‘如何用数学建模分析文学作品’。”
陈瑶读着手中的题卡,皱起了眉头,“这个题目挺难的。”
“有意思。”
林泽笑着说道,“听起来很创新。”
周颖想了想,说道:“如果我们能找到文学作品中的某些结构,比如情感曲线、情节发展逻辑,也许可以量化它们?”
楚凌点了点头:“情感曲线的确可以用数学建模,比如用函数表示情绪的起伏。”
“那怎么具体实现?”
陈瑶问道。
楚凌拿出笔记本,飞快地写下几个公式:“假设情节的推进可以用时间轴表示,把每一段情节赋予一个情感值,最后形成一条曲线。”
周颖看着他的计算过程,忍不住感叹:“原来数学真的能应用到文学中,太神奇了。”
林泽插嘴道:“所以,你们是想通过数学分析文学作品的‘情感波动’?”
“是的。”
楚凌淡淡地回答,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周颖的脸上。
讨论结束后,周颖作为代表,上台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她结合文学与数学的语言,清晰地解释了他们的建模方法。
整个会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台下,林泽低声对楚凌说道:“她很优秀,对吧?”
楚凌没回答,但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
沙龙后的对话活动结束后,几人相约在校园的小路上散步。
夕阳染红了天边,洒下一片金色的光辉。
“今天的活动真不错。”
李健笑着说道,“没想到不同学科还能碰撞出这么多火花。”
“是啊,数学和文学居然能结合在一起。”
陈瑶感慨,“不过,这大概是你们两个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
她看了看楚凌和周颖。
“哪里是天才。”
周颖摆摆手,“楚凌才是真的厉害。”
楚凌微微一愣,低声说道:“只是一个思路而己,你的表达也很重要。”
林泽忍不住笑了:“可以啊,楚凌,居然会夸人了。”
周颖低头笑了笑,没再接话。
新的开始回到宿舍后,周颖坐在书桌前,翻开一本文学书。
今天的经历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楚凌……挺特别的。”
她低声说道。
而另一边,楚凌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周颖在台上自信发言的模样。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从这一天开始,两人之间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