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敞敞亮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王成安教授开讲。
“同学们,文学就是把心里的想法和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哲学是琢磨这世界到底是咋回事,历史呢,就是把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都记录下来。
这仨相互影响,一起搭建起了人类文明的大厦。”
王成安站在讲台上,眼里闪着对知识的热爱,浑身透着学者的独特魅力。
他声音低沉,还特别有磁性,一下子就把原本闹哄哄的教室给镇住了。
“就拿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来说,那可是西方文学的宝贝疙瘩。
从文学方面看,里面讲的故事又宏大又精彩,人物也写得活灵活现。
像阿喀琉斯的英勇,影响了后来好多西方文学里的角色塑造。
从哲学角度讲,它包含着古希腊人对命运的思考,这种想法后来在哲学发展里不断变化,也影响了文学创作的方向。
从历史角度来说,它为研究古希腊社会提供了好多有用的资料。”
说着,王成安在黑板上写下 “我国古代文学” 几个字。
“再看看咱们国家古代,《诗经》那可是不得不提。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老祖宗,开创了实实在在写生活的传统。
它用赋、比、兴这些手法,用简单的话就把生活里的各种场景和人的感情描绘得栩栩如生。
就说《卫风・氓》,用一个女子的口吻,把她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讲得明明白白。
一开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把那男的刚开始追女子时的憨厚样儿刻画得特别生动;到后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用桑叶变黄掉落来比喻自己变老,日子也过得艰难,把女子心里的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细致的情感描写,给后来的叙事诗做了很好的榜样。
而且它是西言诗,读起来节奏明快,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简单单的句子,通过重章叠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咱们古代诗歌的韵律和句式影响可大了。”
“《诗经》里讲的道理,其实就是做啥都得有个度,别太过分,这跟咱们平时过日子讲究个平衡是一个理儿。
就像《关雎》写男女爱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喜欢一个人,高兴归高兴,但不能过头;要是没追上,也别太绝望,而是用‘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些方式去追求,特别和谐、克制。
这种态度跟咱们老祖宗追求和谐、平衡的想法相契合,也影响着咱们的审美和为人处世。
咱们在艺术创作和生活里,都讲究个‘度’,不过分、不极端,这思想根源就在《诗经》里。”
“从历史价值来说,《诗经》还是一本特别珍贵的历史资料。
国风部分大多是老百姓唱的歌谣,能让我们看到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各个地方的生活,像劳动生产、婚恋习俗、战争徭役这些事儿。
比如《豳风・七月》,把农民一年到头的辛苦劳作写得很详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从七月星星往西走,写到九月做寒衣,再到寒冬腊月的艰难,能看出当时农业生产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还有农民生活的困苦。
同时,也能知道当时社会阶层不一样,农民累死累活,贵族却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
雅、颂部分讲的是祭祀、政治这些事儿,像《周颂・清庙》是用来祭祀祖先的,通过写祭祀的场景、礼仪,能帮我们研究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政治活动。”
接着,王成安又提到了《史记》:“司马迁的《史记》那也是相当厉害。
在文学上,它是纪传体通史,写了好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文学技巧特别高。
就说项羽,在《项羽本纪》里,通过‘鸿门宴’这个情节,把项羽的自大、犹豫刻画得入木三分。
刘邦示弱,项羽轻易就相信了,不听范增的建议,放走了刘邦,给自己后来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在‘巨鹿之战’里,‘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就这几句话,把项羽的勇猛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刘邦和他就不一样,跟项羽对峙的时候,刘邦特别会用计谋,能屈能伸,从各种细节里就能看出他特别机灵。
这些人物就像真的站在我们面前一样,给后来写传记文学和历史小说的人做了榜样。”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想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在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
他书里既肯定了人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像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出身低微,但是靠着勇气和反抗精神,掀起了反秦的大潮;同时也知道历史发展有它自己的客观因素,像秦国能强大起来,离不开几代君主的积累和正确的战略决策。
这种朴素的唯物史观,在当时可是很有开创性的。”
“从历史角度来说,《史记》把从上古传说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都系统地记录下来了,内容特别丰富。
从政治制度、军事战争,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啥都有。
比如在《平准书》里,对西汉的经济政策、财政状况都写得很详细,给我们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重要线索;在民族关系方面,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记载,能让我们知道当时民族是怎么分布的,他们之间是怎么交流、怎么冲突的。
《史记》就像一张大照片,把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风貌都还原出来了,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这才从知识的海洋里回过神来,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王成安笑着跟学生们点点头,收拾好教案,慢慢走出了教室。
这时候,夕阳的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王成安在人文社科这一块儿可厉害了,年纪轻轻就拿到了国内顶尖高校的文科博士学位。
读博士的时候,他就凭着扎实的学问和敏锐的眼光,发表了好几篇特别有前瞻性的论文,在学界一下子就出名了。
后来,他继续努力,在文学、哲学、历史好几个交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的研究成果经常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关于文学流派演变和哲学思潮相互作用的一系列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好多知名学者都引用他的成果,为这个领域的学术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他还经常被邀请去各种高端学术研讨会上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了人文社科领域一颗特别耀眼的新星。
他沿着熟悉的校园小路往办公室走,一路上脑子里还在想着课堂上学生们提的问题,还有下一次课要讲的内容。
周围的学生们来来往往,又是说又是笑的,可王成安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根本没听到这些热闹。
他走进办公室,坐到那张熟悉的办公桌前,突然觉得一阵强烈的眩晕。
灯光好像闪了一下,变得模糊不清,周围的声音也慢慢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奇怪的嗡嗡声,就好像是从宇宙深处传来的。
他下意识地用手扶住额头,想让自己清醒点,却发现身体越来越沉,意识也渐渐模糊了。
在最后还有点清醒的时候,王成安看到办公桌上的书和资料开始闪烁起奇异的光芒,这些光芒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慢慢地把他吞了进去。
他想挣扎,可身体根本不听使唤,只能任由那股神秘的力量把自己带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待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