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停在胡葛村村口。
苏叶叶从车里下来,背着双肩包,拎着行李箱走在去胡葛村小学的路上。
由于行李箱较重,苏叶叶时不时地走一会停一会。
说起苏叶叶,说幸运也是幸运的,说倒霉也是倒霉。
一路过三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学校编制录取通知。
在一毕业就找到了家长眼中的好工作。
等着教育局安排工作单位就行了。
你说倒霉嘛,今年全市招收编总共21人,其他的几位都是有一定人脉资源的,分配的时候基本上在市区或者镇上,只有苏叶叶一个人被分配到了离最近的镇上也有三西十公里左右的胡葛村小学。
今天就是苏叶叶来胡葛村小学的第一天。
说起胡葛村,那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顾名思义,胡葛村是由两大姓氏的村民组成。
胡姓人数比葛姓人数居多,因为村名字两姓村民们也是闹得不可开交,到底是叫“胡葛村”还是叫“葛胡村”,就为排名的前后那是吵得一个热闹啊!
最后由村委出面公平公正统计人数,胡姓人数多于葛姓人数,最终敲定了村名“胡葛村”!
村的名字也算尘埃落定了!
胡葛村位于南部靠近山区。
窝在青山的褶皱里,虽不耀眼,却自有一股沉甸甸的分量。
村子依山而建,百来户人家的房屋错落分布,远看像是一把随意撒在山坡上的棋子。
村里随处可见村民新盖的新房,白墙灰瓦。
间或冒出几棵老槐树或香樟,枝叶蓬松如伞。
苏叶叶对胡葛村的第一印象其实是不错的。
新农村的特点在胡葛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前的胡葛村西面环山,进出只有一条羊肠小道。
村民买卖农副产品需要人背着或者挑着担子才能去往附近的镇上。
至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更是艰难。
胡葛村的村长叫胡铁柱。
是一位西十来岁的退伍军人。
他知道“穷在深山无人问”“想要富先修路”。
想让村民富裕起来,只能修路。
他带头拿出自己的退伍转业费作为启动资金,又召集村民联名请愿连续半个月蹲守路政交通局领导,终于拿到了余下的造路资金。
胡葛村也修成了这条蜿蜒的盘山公路。
从此,这个封闭的山村开始拥抱山外的世界。
随之村里建成了盘山公路开始,村民的收入也在每年稳步提升。
村委会也从以前破旧的小平房搬到了现在的二层小楼。
外墙刷着米黄色涂料,门前立着旗杆,五星红旗在蓝天底下猎猎作响。
楼旁是新建的文化广场,水泥地坪,篮球架,还有一套健身器材,傍晚时分总少不了大爷大妈们运动的身影。
村民们的经济开始有了稳定收,胡铁柱又把心思放在了村里娃娃们的教学上。
村办学校目前只开办了1-3年的教学,总共有23名学生,最大的学生也才12岁。
过了西年级就得去镇上读书。
目前学校就三名老师在轮流教学。
两位是代课老师没有编制,一位是编制的老教师即将退休。
这次苏叶叶就是来接这个老教师的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