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盯着电脑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窗外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某种不祥的摩尔斯电码。
他的最新小说《沉默的目击者》己经卡在第七章三天了——主角发现邻居是连环杀手的关键转折点,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叮——邮箱提示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沈墨瞥了一眼发件人——"观察者",一个陌生的地址。
主题栏只有简单的两个字:"预告"。
他皱了皱眉,移动鼠标点开邮件。
"尊敬的沈先生:三天后,也就是5月18日下午4点20分左右,在城西区锦绣花园3栋2单元402室,一位名叫林小婉的28岁女性将会死亡。
死亡方式:氰化物中毒,伪装成自杀。
现场会留下一本您的《午夜回响》,书页中夹着一缕染成紫色的头发。
您忠实的,观察者"沈墨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这算什么?
恶作剧?
还是某个狂热读者的变态游戏?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日历——今天是5月15日。
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他回复道:"你是谁?
这是什么玩笑?
"邮件刚发出,系统就弹回一条提示:"该地址不存在,邮件无法送达。
""见鬼。
"沈墨低声咒骂,关掉了邮箱界面。
他告诉自己不要理会这种无聊的把戏,但那个精确到分钟的时间、具体的地址和姓名,还有那本他的书——特别是关于紫色头发的细节,让他后颈的汗毛竖了起来。
《午夜回响》是他两年前的作品,销量平平。
书中确实有一个染紫色头发的配角,但那个细节只有读过全书的人才会记得。
沈墨起身走向落地窗,雨势更大了。
他今年三十五岁,凭借《沉默的目击者》前几部在悬疑小说圈小有名气,但远没到会有人模仿他小说犯罪的程度。
至少,他希望如此。
接下来的两天,那封邮件像一根刺扎在他脑海里。
5月17日晚上,他鬼使神差地开车去了锦绣花园。
那是一片中档住宅区,3栋2单元402室的灯亮着,隐约可见一个女性的身影在窗帘后走动。
沈墨在车里坐了一个小时,什么也没发生。
他嘲笑自己的疑神疑鬼,开车回家。
5月18日,雨停了,阳光刺眼。
沈墨强迫自己专注于写作,但下午3点半,他发现自己正在导航中输入"锦绣花园"的地址。
"就去看一眼,"他对自己说,"确认没事就回来。
"4点05分,沈墨站在3栋楼下,仰头望着402室的窗户。
一切看起来都很平静。
他犹豫着是否应该上去敲门,又觉得这样太冒昧。
万一那个林小婉真的住在这里,他该如何解释自己的来意?
4点18分,一声尖叫刺破寂静。
沈墨的心跳骤然加速。
尖叫声来自西楼,紧接着是重物倒地的闷响。
他冲进单元门,三步并作两步跑上楼梯。
402室的门虚掩着,一股苦杏仁的气味从门缝中飘出。
氰化物——他脑中闪过邮件里的描述。
"有人吗?
需要帮助吗?
"沈墨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的血液凝固。
一个年轻女性倒在客厅地板上,身体痉挛,嘴角溢出白沫。
她身边散落着一瓶打翻的药片,而茶几上,赫然放着一本《午夜回响》。
沈墨颤抖着走近,看到书页间露出一缕刺眼的紫色。
"不..."他掏出手机拨打120,同时注意到死者手腕上的表停在4点20分。
太迟了。
医护人员到达后很快宣布了死亡。
当警察开始拉警戒线时,一个身材高大的警官走向沈墨。
"我是刑警队长陈立,"男人出示了证件,锐利的目光审视着沈墨,"你是第一个发现死者的人?
""我...听到尖叫声就上来了。
"沈墨咽了口唾沫,没有提及那封邮件。
"你住在这个小区?
""不,我是..."沈墨停顿了一下,"一个作家,来...找素材。
"陈立挑了挑眉:"作家?
身份证给我看一下。
"当看到沈墨的名字时,他的表情微妙地变化了。
"《沉默的目击者》的那个沈墨?
"沈墨点点头。
陈立的目光扫向茶几上的书,又回到沈墨脸上:"巧合的是,死者身边有你的书。
你认识她吗?
""不认识,我发誓。
"沈墨感到冷汗顺着后背流下。
陈立似乎想再问什么,但被一个警员的呼唤打断。
他递给沈墨一张名片:"想起什么随时联系我。
别离开城市,沈先生。
"离开现场时,沈墨回头看了一眼。
陈立正弯腰从证物袋中取出那本《午夜回响》,一缕紫色头发在夕阳下闪着诡异的光。
回到家,沈墨瘫坐在电脑前。
屏幕突然亮起,一封新邮件提示跳了出来——发件人:"观察者"。
他的手指不受控制地发抖,点开了邮件。
"亲爱的沈先生:现在你相信我了。
下一个是赵明辉,45岁,明辉商贸公司老板。
三天后,5月21日晚9点,他在公司加班时会被坠落的吊灯砸中头部。
现场会找到《沉默的目击者》的手稿残页,上面用红笔圈出了第七章的一句话:有些死亡,从一开始就写好了剧本。
你不想知道我是谁吗?
你不想知道为什么选你吗?
还记得你十岁那年,在医院天台看到的事情吗?
你忠实的,观察者"沈墨的呼吸停滞了。
十岁那年,他目睹了父亲从医院天台坠落的瞬间。
官方结论是自杀,但他一首坚信父亲是被推下去的。
这件事他从没对任何人提起过,连他的书里都没写过。
窗外,暮色西合,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地平线下。
沈墨知道,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