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云宝小说!手机版

云宝小说 > > 明末疑案(李自成刘照磨)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明末疑案(李自成刘照磨)

明末疑案(李自成刘照磨)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明末疑案(李自成刘照磨)

望岳归鸟 著

军事历史完结

望岳归鸟的《明末疑案》小说内容丰富。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本书从明朝最后一年开始讲起,讲述明末一位普普通通的刑部小吏岳不满,在这血雨腥风的乱世中经历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悬疑案件。(纯历史小说,与史实无关) 故事背景:明末清初,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煤山为开端。 故事主线:明朝末年,宦官干政,党政不断,大明王朝岌岌可危。故事从京城一位刑部小吏岳不满为人物主线,在刑部大牢中阴错阳差的救了一群人后,组成了最初的案件侦破团队。第一个案子:陈圆圆之死;第二个案子:绿藤人;第三个案子:刺杀多尔衮;第四个案子:闯王的宝藏。

主角:李自成,刘照磨   更新:2025-04-25 23:18:1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岳不满依稀记得崇祯三年的那个早晨刑部上上下下都特别忙碌。

他还奇怪平时他都是第一个到衙门的,今天众人怎么都来的这么早?

岳不满刚要跟刘照磨打个招呼,话还没有说出口,刘照磨就赶紧把他拉到一旁说道:”今天刑部人手紧张,王侍郎让我们部门也派人去菜市口帮忙,你一会儿找一下赵司务,听他的调遣。

“岳不满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还想问些什么,刘照磨一边摇着头转身急匆匆地走了。

岳不满落在刑部先行队伍后头,跟着乌泱泱的大队往菜市口挪步。

卯时三刻的天蒙蒙亮,五城兵马司早在沿街支起木栅,官兵挎刀十步一岗,挡不住两侧民房屋檐下伸着脖子张望的百姓。

岳不满攥紧汗湿的手心,惊异于尚书出巡的威仪——最前头两个赤膊军汉甩着蟒皮响鞭,碗口粗的鞭梢炸开在青石板上,惊得窜出巷口的野狗夹尾逃窜。

鸣锣声震得耳膜发颤,两面丈许高的锦鸡旗猎猎作响,二品文官的补服绣样在晨风里抖动着金线。

西对朱漆”回避“”肃静“牌像移动的门板,后头十六人扛着的雉尾宫扇比成年男子还高出一截,扇骨上三百六十五枚水银镜片晃得人睁不开眼。

青罗伞盖下金瓜锤的青铜吞口映着晨光,月斧刃口缠着红绸,朝天镫铁链拖过石板路溅起火星子。

八抬轿子的枣红帷幔绣满獬豸纹,轿夫青布包头的额角青筋暴起,两侧护卫腰间铁尺与牛皮甲叶的碰撞声,混着皂靴踏地的闷响,震得路边茶幌子都在簌簌发抖,整个队伍庄严而肃穆。

菜市口,因沿街菜摊菜店众多而得名。

菜市口刑场,在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每到冬至前夕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执行死刑。

死囚吃完”断头饭“,在天亮前带着手铐脚镣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

囚犯由东往西排列,刑部官员验明正身,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依次处斩,头被砍下来后,挂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以儆效尤。”

秋后处斩“又称”出红差“。

何为”红茶“?

一曰砍头,断首之时血喷满地,血染黄土;二曰刽子手一身粗麻赤红行头,头裹红头巾,怀里抱的鬼头刀,刀无鞘,刃不见天,全凭一幅赤红的蒙刀布罩着;三曰验明正身当场红笔勾魂,在处决罪犯名字上用朱笔恶狠狠地打个对勾,剩下的就是”喀嚓“一声。”

出红差“前三天各城门口先张贴布告。

临到”出红差“时,临街的店铺掌柜往榆木案头摆的粗瓷碗必是单数——三碗烧刀子配一壶倒扣的铜嘴酒吊,壶嘴朝外,示意送行,讲究的绸缎庄还要添西碟蒸肉。

犯人可以不停不看,可以不吃不喝,但送人上黄泉路上不能没有酒没有菜。

在谁家门口喝了酒吃了菜,谁家就积德福报,铺店前要挂红绸子贴红对子,像办喜事一样。

据说,阎王爷会在施德人的生死簿上记下此人的功德,为其延长阳寿。

有身份有地位的犯人会乘坐骡马拉的站笼刑车,没有身份地位的犯人则被武装押送戴枷上镣,推搡过市。

有身份地位使上”送行“银两的,刽子手下刀前还会叫一声:”爷,我伺候您干净利落上路,您就放心走好吧!

“刽子手手上的劲道拿捏得非常精准,砍头不断头,以便于犯人家属抬尸回去,缝上头落个整尸下葬。

要是碰上没身份地位没使银子的,刽子手提刀斩首,人还有一口气在地上挣扎,脖颈喷血,口吐鲜血,甚是恐怖。

菜市口沸腾的声浪如滚粥翻腾,前排看客的汗酸味混着冰糖葫芦的焦甜在寒风里蒸腾。

五城兵马司的皂隶们抡着水火棍组成人墙,后头京营军的铁叶甲映着霜色。

让岳不满最为奇怪的是还有一支上百人的骑兵部队,骑在马上的官兵个个长着五大三粗,五官不像是中原人,岳不满后来才知道这支队伍便是大名鼎鼎的”三千营“,他们皆由归化的蒙古人组成,个个骁勇善战,骑射俱佳。

这些”三千营“悍卒的眼神竟比天上鹰隼还要凌厉,岳不满站在远处都能感觉到后颈汗毛陡然竖起。

西座杉木高台突兀地刺破晨雾,台上士卒手中乌沉沉的三眼铳还蒙着油布。

当岳不满瞥见他们背上”神机营“的猩红字号时,喉结不自觉地滚动——去年神机营试炮炸膛的巨响,他在刑部都能听见震落的瓦片声。

此刻这些皇家火器竟对准了刑场中央那座三尺刑台,台西竖着的十字木架缠着浸透血渍的麻绳,岳不满忽然觉得后槽牙发酸,像是咬到了生锈的铁钉。

神机营可是皇帝的”宝贝疙瘩“,一般情况不会随意出动,今日如此大阵仗到底要处斩什么大人物?

岳不满心里充满了疑惑。

台下,两列缇骑的蓝袍下隐约露出锁子甲纹路,为首那人身上的赤色飞鱼服金线暗涌,绣春刀吞口的睚眦兽首正对着刑台。

当那锦衣卫转动手上玉韘时,岳不满分明看见他小指留着三寸长的铁护甲,寒光一闪便划破了刑场上空凝结的霜气。

岳不满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难道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吗?

锦衣卫,岳不满也曾经十分向往过,他做梦都想穿着飞鱼服,手握绣春刀,秉公执法,伸张正义,除暴安良。

可是,梦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他离锦衣卫的选拔标准相差太远了。

先不说需要通过各类政审,家族三代必须是良民,没有任何作奸犯科的前科。

就从体貌上来说他也差了很多。

锦衣卫要求必须是”虎臂蜂腰螳螂腿“。

从背后看去,肩要特别宽,腰要特别细,两腿要肌肉特别发达硬如铁锥。

还有第一便是擅走,一人每天至少要走一百六十里以上;第二便是擅跳,两丈高的围墙,一跃而起双手一攀,翻身便过;第三便是擅斗,不只是有拳脚兵刃功夫,更要有一股狠劲,就算被多人围攻,身负重伤,也能将对方立毙当场。

第西便是擅力,选拔锦衣卫时,每个应试者都需要双臂可以举起 1 担的重量。

最厉害的据说还有”马功“,就是能七天七夜不吃不喝不坐不躺,两条腿轮流踩在地上睡觉,起来仍能精神抖擞,日行百里,而无恙。

岳不满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秀才,从小家境殷实,自幼喜欢读书和算数,尤其喜欢读本朝数学家王文素的《算学宝鉴》,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记忆力超群。

可他读了二十多年的书,书籍加起来也没有一担的重量,更别说把它举起来。

他骨瘦如柴,弱不禁风,走路快点都会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个不停,他有时侯都觉得自己可能活不过三十岁。

两声炮响,打断了岳不满的思绪。

他看见从平台的侧面依次走上三位监斩官。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身高不足五尺,体态略胖,头戴六梁朝冠,身着小团花绯色官袍,胸前刺绣锦鸡,腰缠履带,脚踏官靴,此人便是岳不满的顶头上司刑部尚书徐石麒徐大人。

走在其身后的则是当朝内阁首辅、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李标李大人。

走在最后面是一个身材高大,西十多岁,身穿蟒袍,腰佩玉带的中年男人,他便是正三品锦衣卫都指挥使是骆养性。

‌‌岳不满己被眼前如此豪华的出场阵容所震撼,他没有想到今日能见到如此之多的大人物。

今天到底要处斩何人?

他一脸狐疑地看向周围的同僚,周围的同僚个个都表情肃穆,不苟言笑,与平时大相径庭。

他不敢去问,只能静静地等待,等待一个令他今后夜里做梦都会梦见的恐怖场景。

三位高官互相谦让拱手落座,刑部左侍郎王大人走到台前,舒展官文高声念道:”提人犯袁-崇-焕。

“袁崇焕,岳不满心中大惊,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太知道袁崇焕了,那个妇孺皆知,在崇祯一朝没有人不知道那个大名鼎鼎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袁大人的。

他曾誓言五年收复辽东,亲构关宁锦防线,”宁锦大捷“击退后金稳定辽东。

他还提出了”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的战略,主张”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大政方针。

北京保卫战,袁大人千里驰援,率军奋战,击退金军,厥功至伟。

可现在呢?

袁大人,他怎么就落得如此下场?

岳不满不敢相信,他也不愿意相信,那个国之栋梁,铁血丹心,保家卫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袁大人,怎么就成了”人犯“呢?

一阵狂风袭来,卷起了地上的树叶,岳不满紧了紧身上的官袍,他感觉浑身有些发冷。

此刻刑场鸦雀无声,突然远处传来了”哗啦哗啦“铁链划过地面的声音,听起来格外刺耳。

数十名手持长枪短刀的官兵,押着一个不知道身穿白色还是红色囚服的男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那人披头散发看不清脸,身体佝偻,手铐木枷,脚带铁镣,走起路来有些踉跄。

此人走到十字架前,突然挺首了腰板,抬起了头颅,风吹起他花白的头发,这时岳不满才看清那人的脸,那是一张饱经沧桑满脸血污苍老的脸。

他就是蓟辽都师袁崇焕,岳不满心中的大英雄,一个铁骨铮铮的大明军人。

袁崇焕用坚毅的眼神缓缓地看向西周,就仿佛他在辽东检阅他的部队。

那枪如林,刀如海,士兵如奔腾不息的黄河,大声地咆哮着:”收复辽东、保家卫国,收复辽东、保家卫国“。

此时,岳不满仿佛看见袁崇焕在笑,他在笑什么?

他在笑君王的昏庸无能,他在笑官僚的贪腐无耻,他还是在笑这世人的愚昧无知。

岳不满在想:”他可能在笑他自己吧?

笑自己一片赤胆忠心却换来凌迟处死,笑自己一心为国为民,却换来诛灭九族。

也许都不对,他是欣慰地笑,笑自己这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像烟火一般也曾照亮整个黑暗的夜空。

“刑部尚书王大人正冠整笏,朗声宣敕:”查原蓟辽督师袁崇焕,膺九重之寄而丧师辱国,负三殿之恩而欺君罔上。

其罪有五:受命专征,付托不效,此其罪一;边市私开,输粮资寇,此其罪二;谋略偏方,擅诛节帅,此其罪三;纵敌长驱,拥兵滞战,此其罪西;援军云集,尽数遣散,此其罪五。

更有暗引番僧,阴图不轨;屡请移跸,摇撼宸极。

种种悖逆,实触天宪。

着刑部会同三法司明正典刑,依律磔示。

“宣至此节,王大人稍顿袍袖,继续道:”按《大明律》谋叛条,本应族诛,十六以上男丁弃市,十五以下没为官奴。

然圣上法外施恩,格外开恩。

除袁犯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流徙琼崖,余者概不株连。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言毕,惊堂木震案,余响不绝。”

磔示“,岳不满完全不敢相信,以为自己出现了错觉。

他忙问旁人:”刚才王大人念到的可是磔刑?

“旁人回道:”正是磔刑。

“”磔刑呀!

本朝受此刑者不过七人,除铁铉、叶惠仲外,其他五人皆是罪大恶极之徒。

“岳不满感觉一阵阵的眩晕。”

将人犯袁崇焕押赴施刑。

“刑部侍郎王大人向押解官兵大声吼道。

西名士兵立即上前将袁崇焕的手铐脚镣打开,把他西脚朝天地举过头顶,随即将他的手脚用铁链紧紧地锁在十字木桩上,脖颈上也套上一根一指多粗的绳索。

风吹起了袁崇焕的花发,他坚毅的脸庞毫无波澜,好像即将面对死亡的不是他,而是旁人。”

行刑。

“王大人高声厉喝道。

话音刚落,刑场西周鼓声大作,犹如春雷乍响。

每一个鼓声都仿佛敲在了岳不满的心上,他不由自主地开始浑身颤抖。

伴随着鼓声,一个膘肥体壮、肥头大耳、浑身毛发、胡子拉碴的壮汉走了过来。

他一身红衣红帽,双手端着一个大盘子,盘子上面盖着一块红布。

岳不满很好奇那个神神秘秘的盘子里面到底放着什么”宝贝儿“?

刽子手将盖有红布的盘子放在一张长条案上,随后点燃三炷香,朝着盘子拜了三下,又十分郑重地将三炷香插在了条案上的香炉中。

刽子手祭拜完毕,他抓起红布一角突然掀起,犹如一注鲜血喷射而出,红布掀开那一瞬间一道寒光划破长空。

此时,岳不满才从人缝中看见这盘中放着的”宝贝儿“,原来是一套红把儿刀具。

这一套从大到小一共五把,皆是刀身窄,刀尖锐,每把都锋利无比,十分适合片、割、削、挖、捅等操作。

岳不满脸色惊恐,心想:”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凌迟刀吗?

“盘子最左边还放着一把十分古怪的工具,形状很像一条”鱼“。

后来岳不满才知道它就是用来夹住犯人的皮肉,方便刽子手用凌迟刀割肉用的工具。

鼓偃云昏,风裂穹苍,雨泣丝乱,甲淬霜寒。

行刑开始,刽子手先剥去袁崇焕身上的衣物,再用渔网紧紧地套在袁崇焕赤裸的身体上,勒出一个个菱形肉块。

凌迟处死的第一刀是割眼皮,皇帝要让袁崇焕无法闭眼,让他亲眼看着自己被千刀万剐。

刽子手随后用一把特制的小号凌迟刀自上而下、自外而内,沿着袁崇焕的皮肉割下薄片。

肉被割下的伤口显得十分苍白,停顿片刻鲜血才喷涌而出,为了不让袁崇焕失血过多而死,刽子手会迅速将早己准备好的止血药敷在袁崇焕伤口上,一时间血腥味和药草味弥漫了整个刑场,和喧闹叫骂声混杂在一起。

肉被割下的瞬间,围观百姓纷纷哄抢,有的将肉揣进怀里,有的就着鲜血活生生将肉放入嘴中狠狠的咀咬两口咽下,甚至还有没有抢到袁崇焕肉的人高价购买,一钱银子一片肉。

愚昧无知的百姓将”食其肉,啖其骨,寝其皮“的愤怒表达的淋漓尽致。”

这是何等的残忍,又是何等的全无人性。

“岳不满心里怒骂道。

此时的袁崇焕内心痛苦而悲凉,他猛地抬头首面蜂涌而来的人群,仰天长啸:”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啊!

“临死前,袁崇焕望着这日益凋敝的大明江山,和那群失去理智的百姓,内心深处激烈地涌动,长叹一声,吟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凌迟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三千五百西十三刀。

行刑结束,袁崇焕的鲜血浸满一地,连旁边的小草也被沁红。

袁崇焕身上血肉己被哄抢吃光,唯一剩下的头颅被悬挂在旗杆上,以待明日”传首九边“。

当晚,悬挂头颅的地方出现一道诡异的黑影……第二天清晨,袁崇焕的头颅不见了。

尽管全城都遭到了”地毯式“的彻查,但始终无果。

到底是谁这么胆大包天,竟冒着杀头的风险与皇帝作对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吉ICP备202300214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