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山站在文化馆斑驳的红墙下,望着墙根处新冒出的几株野草。
春日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墙面上,将那些岁月留下的裂纹照得格外清晰。
他伸手摸了摸墙面,粗糙的触感让他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走进这里时的情景。
那时的文化馆还是一片热闹景象,每到社火排练的日子,院子里总是挤满了人。
锣鼓声、唢呐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唱腔,交织成一曲独特的民间交响乐。
可现在,偌大的院子里只剩下他和几个老艺人,还有几个跟着学艺的孩子。
"师父!
"清脆的童音从身后传来。
杨青山转过身,看见小满正一瘸一拐地朝他跑来。
这孩子是他三年前在文化馆门口捡到的,当时小满蜷缩在墙角,发着高烧,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把破旧的二胡。
杨青山把他带回家,悉心照料,后来发现这孩子对社火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便收他做了徒弟。
"慢点跑,小心摔着。
"杨青山扶住气喘吁吁的小满,"怎么了?
""师父,外面来了好多人,说要找您。
"小满仰起头,黑亮的眼睛里闪着不安。
杨青山心里一沉。
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了。
前几天就听说有开发商看中了文化馆这块地,要在这里建商业中心。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牵着小满的手朝前院走去。
院子里果然站着一群人,为首的是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正拿着手机对着文化馆的建筑拍照。
杨青山认得他,是县里有名的房地产商王总。
"杨馆长。
"王总收起手机,露出一个公式化的笑容,"咱们开门见山吧。
文化馆这块地,我们公司已经和县里谈好了,下个月就要动工。
您看是不是......""不可能!
"杨青山打断他的话,"文化馆是县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怎么能说拆就拆?
"王总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杨馆长,时代在进步,这些老古董留着也没什么用。
我们公司准备在这里建一个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到时候......""老古董?
"杨青山的声音陡然提高,"你知道社火传承了多少年吗?
你知道这些老古董里藏着多少代人的心血吗?
"王总皱了皱眉,语气也变得强硬起来:"杨馆长,我劝您还是配合一下。
县里已经批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