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辽阔无边的苍蓝大陆上,曾经矗立着一个辉煌灿烂的云空帝国。
在云空帝国众多的封国中,有一个名为楚国的国度格外引人注目。
苏宁的家族,乃是楚国声名赫赫、备受尊崇的将门世家,家族的荣耀璀璨夺目,显赫的家境令人称羡,但凡听闻者,皆心生敬仰与尊崇。
苏宁的父亲,是楚国一位威名远扬、令人敬畏的将军。
在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他英勇无畏,纵横驰骋,仿若战神降临。
为了楚国的安宁和平,他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英勇事迹在楚国百姓口中传颂,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典范。
苏宁的母亲,出身于尊贵的贵族之家,知书达理,温婉贤淑,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高贵的气质,那雍容华贵的姿态,宛如从画卷中走出的仙子。
两人的结合,门当户对,堪称天作之合。
在楚国,苏宁父母的身份地位尊崇至极,家中财富堆积如山,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而苏宁,作为他们的长子,本应拥有无比光明的前途。
只要他自幼勤奋读书、刻苦习武,将来继承家业,或者像父亲一样入朝为官,飞黄腾达,都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之事。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难以预料的变数,令人捉摸不透。
在苏宁西岁时,一场巨大而可怕的风暴悄然降临。
云空帝国,这个曾经繁荣昌盛、如日中天的国度,历经七百多年的岁月变迁后,由于历代昏君的肆意挥霍、骄奢淫逸和无能昏庸的统治,国力日渐衰弱,每况愈下。
如同一位病入膏肓的巨人,再也无力掌控手下的封国。
各封国趁机纷纷崛起,如脱缰野马,挣脱束缚,彼此间展开激烈残酷、你死我活的攻伐战争。
他们疯狂地吞并土地,试图扩大势力范围,争夺更多的资源和权力。
那战火纷飞的景象,犹如末日的噩梦。
不过,因各封国暂时还未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取代云空帝国,所以云空帝国维持着表面的尊严和威严。
但明智之士都知晓,云空帝国己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再难恢复昔日辉煌。
时光荏苒,又过去了五百余年,云空帝国内部经过漫长而残酷、血腥的混战与兼并,最终只剩下秦、楚、齐、燕、晋、梁六国。
在这六国之中,历代秦王凭借秦国易守难攻的地势和自身卓越的政治谋略,使秦国逐渐崭露头角,从各国中脱颖而出。
秦国如盘踞在西方的猛虎,对繁华的中原虎视眈眈,时刻伺机东出,妄图逐鹿天下,一统江山,成就千秋霸业。
但位于秦国东方的五个国家也非等闲之辈,五国中的人才俊杰积极推动诸国合纵,牢牢锁死秦国东出之路。
而秦国也施行连横之策,挑拨五国关系,分化蚕食它们。
云空帝国历 1306 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秦王赵宇亲政,这位年轻的君王,发誓要实现历代秦王的夙愿,东出潼关,一统天下。
在秦王赵宇的英明领导下,秦国经过二十年的浴血奋战,先后灭掉晋、燕、梁、齐、楚五国,成功实现天下一统的伟大壮举,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云空帝国历 1326 年,秦王赵宇在长安登基称帝,云空帝国改名为星洛帝国。
云空帝国皇族则根据二王三恪保留待遇,全部迁到巴蜀之地居住。
星洛帝国元年,为维护帝国的稳定,使赵氏皇族的统治永固,皇帝赵宇对他的帝国颁布了诸多新的政令。
他将五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军工科技人才迁入长安,拆毁五国大量战争堡垒,构建河东至荆南的防线守卫秦国故地,以防五国故地叛乱。
废除云空帝国分封天下的旧制,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将天下划分为五十七州,实行盐铁专卖,使军、政、财三大权力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
不过,皇帝赵宇的政令引发了诸多不满,包括在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百官、将士。
赵宇深知,他们是星洛帝国的根基,是赵氏皇族的铁杆盟友。
为安抚他们,皇帝赵宇经过深思熟虑,大力任用他们担任官吏,并将五国的土地慷慨赏赐给他们。
如此,赵宇才稳住了人心。
而赵宇对官员、将士安抚赏赐的官位、土地并非凭空出现,大多是从五国官吏地主手中所得。
苏宁的父亲因是楚国人,且楚国在赵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抵抗最为激烈,令秦军损失惨重,苏宁父亲在战场上多次击败秦军,所以苏宁家族受到了特殊“关照”,家族被灭,财富充公。
不过,幸运的是,在秦军灭族之前,苏宁的母亲和苏宁便被族人安排离开,来到了江宁县城的一个乡村,在此,苏宁与母亲隐姓埋名,艰难求生。
在江宁乡村,苏宁的母亲一人带着苏宁颇为不易。
然而,或许是出于对丈夫的深厚情感,或许是不放心将苏宁托付他人,苏宁母亲始终未改嫁。
她凭借为乡村孩子传授知识所得的微薄收入,含辛茹苦地养活自己和苏宁。
在苏宁母亲的悉心照料下,苏宁度过了虽清苦却充满温暖与爱的童年。
母亲用柔弱却坚强的肩膀,为苏宁撑起一片天,为他遮风挡雨,伴他成长。
母亲在世时,苏宁基本依靠母亲辛苦挣来的钱读书、习武,未曾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得以专心学习和锻炼。
毕竟,苏宁的母亲不愿让孩子沦为普通人,一辈子为生计发愁奔波,只有读书、习武,苏宁长大后才能出人头地!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放过这对命运多舛、相依为命的母子。
苏宁九岁那年,母亲积劳成疾,被病魔无情夺走生命,永远离开了他。
那病魔如恶魔的利爪,无情地撕碎了苏宁还算幸福的生活。
从此,苏宁失去唯一依靠,如风雨中飘摇的孤舟,只能独自在世间艰难生存,饱尝人间辛酸苦涩。
好在,由于苏宁母亲对乡村的奉献,乡村里的好心人常对苏宁伸出援手,给予一定帮助和关怀。
但毕竟大家条件都不好,所能给予的帮助有限,只能确保他不被饿死,让他勉强维持生存。
随着年龄增长,苏宁在母亲在世时培养的读书和习武习惯未变。
但母亲离世后,他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被迫尝试干农活挣钱。
然而,出身贵族的母亲对他的教导以及读书获取的知识,赋予他超越常人的见识,让苏宁有极高的眼界,他对农活这类重体力活极为厌恶,不久便放弃。
他将家中除了一把剑和书外的所有东西变卖,用这笔钱继续读书、习武,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期望长大后能得到赏识和提拔。
随着苏宁逐渐长大,乡里人对他的看法愈发负面,充满偏见和误解。
他们认为苏宁好高骛远、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得脚踏实地。
毕竟,世上能凭借读书、习武被赏识、提拔,鲤鱼跃龙门的又有几人?
还不如多干活,攒钱娶妻,安稳过完一生!
苏宁的名声在乡下越来越差,经常被人议论纷纷,还被当作反面例子告诫新婚夫妻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引以为戒。
每次苏宁无意听到,内心都如被利刃刺痛,十分痛苦。
苏宁能理解他们的冷嘲热讽,但这不代表他能忍受。
可他年纪尚小,不能忍也得忍。
等到十五岁,苏宁怀着满腔热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毅然离开乡村,前往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江宁县城。
他受够了这里人的指责和议论,而且在乡村,根本没有遇到贵人和机遇的可能,他要去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江宁县城,作为繁华的县城,开销远超苏宁的想象。
没多久,苏宁便将身上的钱花光,变得囊中羞涩,陷入为生计发愁的困境。
好几次,他内心都萌生出回去的念头,毕竟回去后,即便乡村里的人再议论指责,也会给他食物,不让他为生计担忧。
然而,内心的志向和渴望像坚固的锁链,将他牢牢束缚在县城,让他无法轻易放弃。
为了生存,苏宁无奈选择去酒馆打工,谋取微薄收入,艰难维持生计,那无奈之举,尽显生活的艰辛。
就在苏宁几乎坚持不住,准备放弃一切返回乡下时,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突然发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