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回春羹**后厨的铜漏指向寅时三刻,陈延卿掀开紫砂药罐,蒸汽裹挟着当归与雪莲的清香漫过他的睫毛。
六百年来,这道回春羹的配方换了七十三次,从昆仑山的千年灵芝到长白山的野山参,如今用的是云南哀牢山新采的岩蜜。
店门前的风铃突然轻响,这个时间不该有客人。
透过雕花木窗,他看见穿校服的女孩正在檐下躲雨,马尾辫挂着细密的水珠,像只误入闹市的幼鹿。
"进来坐吧。
"陈延卿推开半掩的店门,青铜门环上的饕餮纹在雨中泛着幽光。
女孩局促地攥着书包带,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明代《本草衍义》残卷,最终停在菜单唯一的烫金小楷上。
"只有...回春羹?
"砂锅在红泥炉上咕嘟作响,陈延卿取来宋代龙泉窑的青瓷碗。
当琥珀色的羹汤注入碗底时,女孩突然抽了抽鼻子:"有股晒过太阳的棉被味道。
"他执勺的手微微一顿——这是第三十七个闻出母亲味道的食客。
"今天破例。
"陈延卿转身从冰柜取出冻干的槐花,这是去年春天在城郊老宅摘的。
铁锅烧热的瞬间,记忆突然闪回万历年的雨夜,那个抱着婴孩叩门的妇人,发间也沾着这样的槐花香。
蛋炒饭的香气漫出时,女孩的眼泪砸在楠木桌面上。
她哽咽着说起化疗的母亲,说起消毒水味道的病房,说起偷偷倒掉的营养餐。
陈延卿安静地擦着早已光洁如新的灶台,想起嘉靖三十七年瘟疫横行时,他在乱葬岗熬的那锅野菜粥。
雨停了,女孩将空饭盒小心地收进书包。
陈延卿注意到她校服上的墨迹,在砚台边放了个青布包:"带给你母亲的茯苓糕,用蜂蜜调的。
"转身时听见极轻的"谢谢",像多年前那个书生接过药囊时的呢喃。
**第二章:冰魄笺**立秋这日,穿唐装的老者杵在店门口端详楹联。
陈延卿正在擦拭博古架上的青铜冰鉴,忽然听见苍老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敢问掌柜,这对联可是用冰魄笺写的?
"檀木托盘上的茶盏泛起涟漪。
陈延卿转身,看见老者指腹正摩挲着门柱上褪色的金漆,那是光绪年间他救下的裱画匠特意寻来的材料。
冰魄笺需取天山寒玉髓浸泡,自唐末便已失传。
"先生好眼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