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云宝小说!手机版

云宝小说 > 都市小说 > 军营的营房需要啥特殊材料

军营的营房需要啥特殊材料

天门居士 著

都市小说连载

都市小说《军营的营房需要啥特殊材料讲述主角赵洪明洪明的甜蜜故作者“天门居士”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1963年6月1浏阳县荷花完全小学的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坪里隆重举行欢庆“六一儿童节”活学校敬请红军团长朱水秋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佩带着红领坐在3年级队伍里的赵洪明同学与大家一起认真地听只听朱爷爷说:“1935我担任红6团团我们团的政治委员是王集成同他在解放后授予了中将军1月3红4团突破了乌江防控制了渡上级给我们红6团下达了“跨过江迅速前首取遵义城...

主角:赵洪明,洪明   更新:2025-04-24 12:18:4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963年6月1日,浏阳县荷花完全小学的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坪里隆重举行欢庆“六一儿童节”活动。

学校敬请红军团长朱水秋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

佩带着红领巾,坐在3年级队伍里的赵洪明同学与大家一起认真地听着。

只听朱爷爷说:“1935年,我担任红6团团长,我们团的政治委员是王集成同志,他在解放后授予了中将军衔。

1月3日,红4团突破了乌江防线,控制了渡口。

上级给我们红6团下达了“跨过江去,迅速前进,首取遵义城”的任务。

我们摸着黑出发了,乌江水急浪大,我们坐在竹筏子上,随时都有被水浪冲翻的危险。

但我们不顾水深浪急,急速前进,天大亮时,我们全部渡江完毕,立即向遵义前进。

4日,我们消灭了距遵义城30多里地外围据点一个多营的敌人,敌人的营长被我们的战士打死了,还俘虏了不少敌人。

经过研究,我们决定派第一营的曾宝堂营长带领3连和侦察排及全团二三十个司号员,穿着敌人的军装,带着十几个经过教育的俘虏,准备诈开遵义城门。

5日夜里9点多钟,我们冒着大雨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急行军,我们终于看到了遵义城岗楼上的灯光了。

曾营长就带着化了装的红军和敌人的俘虏装成败退下来的样子慌慌张张地往城门跑去。

经过敌人俘虏与城楼上的敌人巧妙对答后,我们诈开了城门,大队人马冲了进去,司号员们一齐吹起了冲锋号。

6日早晨,我们胜利地占领了遵义城,为后面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水秋爷爷的演讲,让赵洪明和同学们非常激动,大家高呼着:“向英勇的红军学习,长大要当解放军!”

“长大要当解放军!”

成了赵洪明青少年时期追求的目标。

1968年春节前,赵洪明在浏阳县第二期手扶拖拉机培训班学习。

过年的时候,培训班放假,学员回家过春节。

正月初五那天,大队召开征兵动员会。

赵洪明听说动员会上有接兵的解放军来参加,他想见一见解放军,于是,踏着积雪翻过西山,来到大队部所在地张家祠堂。

赵洪明推开小会议室的门,只见担任大队民兵营长的西舅正和大队党支部曾书记和大队革委会谭主任陪着接兵的解放军干部围在火缸前烤火。

曾书记看到赵洪明来了,便招手说:“洪明,快进来。”

他又对接兵的解放军干部说:“这是我们民兵营长的外甥,小伙子长得不错吧。”

解放军干部看见赵洪明,眼睛不觉一亮,这小伙子确实长得机灵又精神,是一个当兵的料子。

他问赵洪明说:“今年多大了?”

没等赵洪明回答,西舅就说了:“前天刚满16周岁。”

说完,朝赵洪明笑着眨了一下眼睛。

赵洪明一听西舅的回答,有些莫名其妙的,因为他前天也就是正月初三才满15周岁呢。

“小伙子,你愿意当兵吗?”

接兵的解放军干部问。

赵洪明声音洪亮地回答说:“我从小就想当解放军,不过我还没满18周岁,没法报名呀!”

曾书记笑着说:“你今天就可以报名,因为今年接的是16至18周岁的青年。”

“是吗?

那太好了,我报名参军!”

赵洪明响亮地回答说,这时他明白了刚才西舅说他年满16周岁,向他眨眼睛的含义了。

曾书记和西舅是五十年代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后第一批入伍的义务兵,他们是老战友,如今又同在大队担任干部。

谭主任的弟弟去年也参军了,而且赵洪明的五舅还在部队里当兵,因此,他们对赵洪明的影响不小。

几天后,赵洪明参加了体检,而且体检合格了。

一天傍晚,他从手扶拖拉机培训班来到浏阳新华书店看书,正巧遇到那天来大队参加征兵动员会的解放军接兵干部,两人相见分外高兴。

解放军干部问他说:“你参加体检了吗?”

“参加了,而且体检合格了。”

赵洪明高兴地回答说。

“那好,如果政治审查合格,你就可以当兵了。”

解放军干部说。

又过了几天,赵洪明小学和中学时的几个同学接到了入伍通知书,赵洪明跑回家里向西舅打听,西舅说:“听曾书记讲,你的政审没有通过,因为你的大伯父解放前当过国民党军队里的军官,而且你的大姑父又是地主成份。

这次接的是特种兵,要求比较严格,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这次就不能去当兵了。”

听了西舅的解释,赵洪明心里虽然有些沮丧,但又无可奈何,毕竟政审不过关啊!

这年年底,古家大队和杨家大队合并,成立了新的大队,大队的名称为杨家大队,大队部设在白石冲的谭家祠堂,大队干部大部分是原杨家大队的人。

当征兵命令传来时,赵洪明在大队召开的动员大会上,代表适龄青年讲了话,并第一个报名参军。

可体检合格后,又是因为社会关系原因被刷了下来。

1969年春,在我国东北与苏联交界的珍宝岛上,发生了武装冲突,打响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一时间,要打仗了的消息在社会上传开了,老百姓心里都很紧张的。

10月底的一天,赵洪明正和金叔叔、罗伯伯和东叔叔4人在收割最后一丘田的晚稻时,新任大队民兵营长的五舅在田边喊赵洪明,他说:“明天你和我一起去参加公社召开的征兵动员大会。”

合并了一年的大队又分开了,古家大队的领导班子还是合并前的几个人,只不过民兵营长换成了春天复员回来了的五舅,因为西舅说他年纪大了,训练民兵时体力有些跟不上。

“洪明,这次你应该可以当兵了吧?”

东叔叔说。

“谁知道呢?

弄得不好又是老一套,政审不合格,当不了兵!”

赵洪明说。

“那你还去参加什么动员会?”

金叔叔说。

“开会还是要去的,起码我还是基干民兵,不去不合适。”

赵洪明说。

第二天,赵洪明与五舅等人来到荷花公社农机厂,因为征兵动员大会在这里召开。

赵洪明他们来得比较晚,只能站在后面。

他看了半天,也没有见到一个穿军装的人。

在主席台上,倒有两个穿灰色制服的生面孔的人坐在公社领导人中间。

大会开始后,公社革委会主任向大家介绍了两个穿灰色制服的人,说他们就是来接兵的人。

“奇了怪了,今年的接兵干部怎么不穿解放军军装,不佩带领章帽徽呢?”

赵洪明心里嘀咕道。

会场上的秩序也不太好,台上领导在讲话,台下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站在后面的人根本听不清台上的人讲些什么。

后来。

轮到接兵的干部讲话,大家才逐步静了下来。

只见两个穿灰色制服的人中一个胖胖的人站了起来,举手向大家敬了一个军礼,他说话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

赵洪明只听了一个大概:我们来自中国民用航空,今年奉上级命令,来贵县接义务工。

大家可能第一次听说义务工,而不是义务兵,因为我们民航平时是为广大旅客服务的,一旦发生战争,就要为军事服务,运送兵员和物资。

所以我们工作时不佩带红领章和红五星,但我们隶属于空军领导,是空军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征召的义务工,待遇与义务兵相同,入伍是按征兵命令和条件执行的,家里也是光荣的军属。

散会后,赵洪明没有马上离开会场,而是等到两个接兵干部出来,他注意看了看他们穿的制服,虽然不是解放军穿的草绿色军装,也不佩带领章帽徽,但衣服的扣子上却有一个中国民航的航徽,这是刚才会场上听到的,这也是与旁人唯一不同的地方。

赵洪明没有与接兵干部打招呼,待他俩和公社干部从身边走过去后,他才慢悠悠地回到古家冲家里。

这一次,他没有在现场报名,而且此后的几天里,他也没有到大队部报名。

有一天晚上,五舅来到家里,问赵洪明怎么不报名参军。

赵洪明说:“大队报名的人多吗?”

“多个鬼呢?

一个报名的也没有,是不是我这个民兵营长没当好,连你这个亲外甥都不支持我的工作了。”

五舅没好气地说。

“舅舅,你别生气,我不报名是因为前两次我体检合格,都因社会关系原因政审不过关而当不成兵,所以我今年才没有报名。”

赵洪明说。

“可别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你不报名,是怕打仗,所以人家也不报名了,其他适龄青年都在向你看齐呢!”

五舅说。

“胡说八道,我怕打仗?

当兵还怕打仗吗?

真是岂有此理!

要是真打仗了,我第一个跟着舅舅上战场。”

赵洪明生气地说。

第二天晚上,爸爸从城里回来,说今天曾书记、邹副主任进城找他了。

赵洪明说:“找你什么事?

是不是问我怎么不报名参军吧?”

“就是问这个事,你是怎么想的?”

爸爸问。

“爸爸,我不报名是因为即使我报名了,体检也合格了,因为大伯父和大姑父的问题我还是不能当兵。

不过,这个问题我倒想问一下你了,你解放后能加入中国共产党,能提拔为国家干部,你都没有受你的亲哥、亲姐夫的影响,现在,他们的问题却影响了你儿子当兵,这是什么逻辑呀!”

赵洪明把积压了两年的心里话都倒给了爸爸。

“嗯,我猜想你就是这个原因没有报名,而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怕打仗不去参军。

这样吧,你明天去大队找曾书记和五舅报名,如果这次体检也合格了,我一定设法送你去当兵。”

爸爸说。

“好的,我听爸爸的,明天去报名,不过,你也要兑现你的承诺。”

赵洪明说。

赵洪明报名的消息传开后,大队部一下子来了20多个人报名,把曾书记、谭主任、邹副主任和五舅高兴坏了。

体检后,大队有10应征青年身体合格,赵洪明也在其中。

赵洪明去了爸爸的单位,把体检情况给爸爸说了。

爸爸很高兴,隔了一天,他来到公社找到接兵干部,是一个姓赵的连长和一个姓王的排长,这个排长就是那天公社征兵动员大会上讲话的那个胖胖的人。

爸爸开门见山地说:“你们好,我是来送儿子当兵的。”

“好呀!

欢迎欢迎!”

赵连长握着赵洪明爸爸的手说。

“事情是这样的,我儿子前两年报名参军,都因为我大哥的历史问题和我姐夫的出身问题而没有通过政审。

他们两个的问题都没有影响我入党和提干,为什么现在倒影响我儿子当兵了呢?

如果是这种连累法,那么,现在的公社干部大都是当年我在公社当组织委员时发展入党的,是不是也因我哥哥和姐夫的问题,他们也不能当干部呢?

出身不由己,道路自己选,这是我们党的政策。

因此,我希望不要因为这个原因再不让我儿子当兵了。”

爸爸说。

赵连长和王排长以及在场的公社干部听到后,连连点头,公社党委书记和革委会主任都表了态,说这次一定让你儿子当兵,你就放心吧。

赵连长也说:“我一定把入伍通知书亲自送到你儿子手上。”

“谢谢!

我们等待着这个好消息。”

爸爸说。

爸爸当晚从城里回到古家冲,把他今天去公社找接兵干部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要洪明做好当兵的准备。

这一年,是赵洪明最辛苦的一年,为了有一栋自己的房子,他经过生产队社员大会的同意,在自留地上盖了6间土墙屋。

在盖房期间,挖地基、挖石头下墙脚,筑墙时用的泥巴几乎都是他一人完成的。

房子盖好搬进来才一个多月,他就要离开这个新家外出当兵了。

临行前,他还想着为妈妈和弟妹们做点什么事。

这天傍晚,大舅来家里跟妈妈说,他明天和奎叔去牙际山担“火池”,准备过冬取暖用。

赵洪明一听,说:“大舅,明天我也跟你们去担‘火池’。”

这“火池”就是山里人烧柴做饭时没有燃尽的炭火,用水熄灭后被当地人称为“火池”,容易复燃,它比木炭的质量要差一些,但价格比木炭便宜一些。

牙际山离古家冲有几十里地,要翻越七鸦尖大山。

到了牙际山供销社所在地,再往山冲里走,终于找到了一户有“火池”卖的人家。

这户人家的大门上刻有门神像,赵洪明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知道这两个门神就是唐朝的秦琼和尉迟恭。

这户人家就一个老头子,大舅跟他商量,请他做点饭给我们吃,到时一起付钱。

老人说:“你们大老远的来到我们山冲里吃餐便饭,我那能收你们的钱,只是没有好菜款待你们,剁辣椒还是有一点的,凑合着送饭吧。”

在我们往箩筐里装“火池”的工夫,老人就把饭做好了。

他拿了一把秤称了“火池”,大舅和奎叔各买了100斤,赵洪明本想也买100斤,大舅说,你还年幼,还是少担一点吧。”

“好吧,听大舅的,就买80斤吧。”

赵洪明说。

“你能不能担这么重啊,毕竟要走几十里山路呀?”

奎叔有点担心地说。

他们平时虽然在一个队里劳动,但奎叔在另外一个组里,他不知道赵洪明的底细。

大舅是了解赵洪明的,他说:“洪明担80斤没有问题,就是100斤他也能担回去的。”

3人洗了手,围着桌子吃了饭,谢过老人后就担着“火池”出发了,天黑后,才回到家里。

妈妈见了这一担“火池”,高兴地说:“这个冬天不用发愁冷了,有‘火池’烤火了。”

12月6日,赵洪明正准备上山砍柴时,五舅陪着两个接兵干部来了。

五舅说:“这是新兵连赵连长,这是王排长。”

“赵洪明同志,恭喜你光荣入伍了,这是你的入伍通知书。”

赵连长说着,把入伍通知书递给了赵洪明。

赵洪明接过“入伍通知书”,脸上充满了喜悦,等了多年,总算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妈妈泡了热茶招待着客人,赵连长说:“您老人家请放心,小赵入伍后,我们会把他带成好兵的。”

妈妈说:“谢谢,交给你们我一百个放心。”

五舅说:“我们还要给周昌才、黄隆佳、雷友才等人送入伍通知书, 9号洪明就要到县里报到入伍了,这几天你就不要再干活了,在家里做些准备吧。”

说完,就陪着赵连长和王排长走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吉ICP备202300214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