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云宝小说!手机版

云宝小说 > 都市小说 > 椒江百姓家园

椒江百姓家园

桑非1 著

都市小说连载

《椒江百姓家园》内容精“桑非1”写作功底很厉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玉英言心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椒江百姓家园》内容概括:发源于武夷山南麓南段东侧治平乡赖家村的汀穿山越一路蜿蜒南在千年古城东北处淌出一片开阔挽留下两岸几千户人这里气候适土地肥民风淳邻里和是个典型的沿江小乡里的百姓祖祖辈辈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日出而日落而本分守宽厚待聚集了许多人当地人靠着祖先的睿制作出香飘百里、享誉古城、声响八闽的豆腐、米酒、粉干、细面等佳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

主角:玉英,言心   更新:2025-04-12 21:48:4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发源于武夷山南麓南段东侧治平乡赖家村的汀江,穿山越岭,一路蜿蜒南行,在千年古城东北处淌出一片开阔地,挽留下两岸几千户人家。

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是个典型的沿江小乡。

乡里的百姓祖祖辈辈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分守己,宽厚待人,聚集了许多人气。

当地人靠着祖先的睿智,制作出香飘百里、享誉古城、声响八闽的豆腐、米酒、粉干、细面等佳肴,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民。

一时间,人物荟萃,物阜丰富,又得益于汀江上游水运优势,历朝历代在这里设驿置甲,成立人民公社,建乡设镇,坐拥“小扬州”的美称,俨然成为千年古城的后花园。

集镇中心的一个小村子,从独存的村东一处房子可以看出,这里曾经繁华过。

老人们说,祖宗很有眼光,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盖起了九厅十八井大房子,设计精巧,巷井交错,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子孙后代乐居其中,家家有隔墙,户户有骑楼,没有多少穷富之分,一家煮肉通村香,一家有酒大家饮,都是祖宗传下来的人,几乎没有隔夜仇,上午吵嘴下午和。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员的复杂,这种亲情关系逐渐淡化,家与家之间有些隔阂,特别是小孩子,常常发生矛盾,引发大人争议,产生口角。

但毕竟是老祖宗传下的子孙后代,不看僧面看佛面,小村子还是祥和的。

不料,一场大火彻底改变了小村子原来的现状。

从此,小村子走向衰落。

据史料记载,当年当地一位觉醒志士王仰颜怀着济世救国之志,广散家财,发动民众,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农会小组,开展轰轰烈烈的平粜减租活动,上千农民手持红旗、木棒,高呼:“打倒污吏李钰!”

、“坚决要求减租减息!”

等口号,赶走了时任县长李钰。

1929年己是共产党员的王仰颜积极配合陈毅率领的红西军一纵队,发动群众打土豪、筹粮饷、扩大红军,仅两、三天,小小的村子便有二十多名青年参军。

王仰颜趁势把附近几个村子联成一片,成立了游击队,整个村子成了红区,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言心一家就住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姥爷就是那个时候参加红军的。

听母亲说,1931年,闽西红军发生“肃社党”事件,言心的姥爷和许多同志被当作“社会民主党”逮捕入狱,许多同志惨遭杀害。

正忙于战事的王仰颜闻听此事,扼腕叹息:“这是关系到党的存亡、革命成败的大事,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同志们含冤死去!”

不顾劝阻,只身前往,结果被杀害。

言心的姥爷趁着夜色,撒尿淋湿牢房土墙,挖出一个洞逃生。

红军撤出后,国民党白狗子窜进村子,大肆搜捕红军及其家属,搞得鸡飞狗跳,家无宁日。

隔江的西岸人仗着白狗子撑腰,挟私报复,在一个风高夜黑的晚上,放一把火烧毁村子。

躲在几十里外深山老林的村民,在山顶上看到家乡方向腾起滚滚浓烟,只得捶胸顿足,空自悲伤。

白狗子退回城后,村民们三三两两的潜回家里,村里除了村东一处房子独守祖业外,其余几乎烧毁殆尽。

听老人说,村东这户人家与西岸人有通婚情谊,故放火烧房时得以幸存。

无奈何,大家只好收拾残余物具,按照家中人口划分地块,在废墟上盖起了一栋栋二层楼的小土房子,由于所分土地狭小,房屋几乎屋挨着屋,犬牙交错,门口要么是一个狭长的小巷,要么面临天井,住房条件相当恶劣,可大家仍然挤在老祖宗的基业上,不忍离弃。

言心从懂事起,依稀记得家里只有一个厅子一个房间,厅子摆了一张西方桌,做了一个存地瓜的土仓子和放猪青饲料的窖子,显得特别的窄小。

厅子的大门口是一段狭小的屋檐路,路的左右是邻居家的房子。

墙壁破烂不堪,大门的两边两个小洞,仿佛两只忧郁的眼睛。

紧靠后门左边建了一个房间,右边是邻居家的房间,中间隔着不到一米左右的长方形天井。

晚上睡觉时,谁打呼噜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言心的父母生了他和三个妹妹,言心老大。

言心读小学一至三年级都是背妹妹上学的,特别是刚上学的时候,言心还小,身子又瘦小单薄,背大妹时,母亲叫他两手抱住大路边的电线杆,用背带把大妹缠在他的背上,待站稳了再行走。

“心心,不要只顾自己玩,小心跌倒了压着妹妹。”

言心的母亲叮嘱道。

因为背上背着人,重心往后,摔倒时仰面朝天。

言心的悟性不错,尽管背妹妹上学,学习成绩仍然较好,老师安排他当了班长,常常关照他。

上课时,每当背上的妹妹哭闹,不管是班主任赖老师,还是算术老师胡老师,都会停下来叫言心走出教室门口,从房间里拿出马奶精调温开水给妹妹喝。

那年代,马奶精是非常稀缺的,许多人听都没听过,更不用说吃了,教室里的学生们常常会露出羡慕和嫉妒的眼光。

小学坐落于小山坡下,依地势筑建典型的长方形连体两个西合院,清一色的土木结构一层瓦房,大院大门是两扇大木门套一个小木门,半垛子围墙串着。

大门外一溜大石块砌成的长堤,堤上种了十几棵高大的白桦树,一到夏天,知了在树上肆无忌惮地觅食、寻偶、嘶喊,企图把整个夏天收入囊中。

堤下是一块大草坪,一堵围墙把草坪与外界隔离开来,周一至周六上午师生们在这里做课间操。

星期天,一些调皮的孩子不顾假日,抱着从学校里借来的篮球比赛投篮,弄得尘埃滚滚一身土灰。

走进大门便踏上一小段长而小的河卵石路,拾级而上是一座大礼堂,礼堂的左边是一排厢式房子,住着几位老师。

右边是一个小圆门,跨过圆门是一个小西合院,竖排的为一间间教室,横排的是老师宿舍,宿舍的后面又是一个小西合院,一排教室成了学校的后院围墙。

围墙外有几丘田,或栽水稻或种地瓜或育紫云英,成了师生们劳动课的实践基地。

小学是全镇最大的一所全日制小学,和当时全国所有的小学一样学制五年。

附近几个村的孩子在村里小学读完二、三年级后,都集中到这里读完小学毕业。

学校里种了许多枣树、桃树、梨树,板栗树尤多。

每当栗果成熟的日子,学生们课余之际,总喜欢从板栗树下来回行走,用脚踢着掉落的树枝叶子,渴望捡到坠落的果子,不时的抬头仰望树枝上全身长满刺的果子,想像着果肉的味道,期盼着采摘的日子。

到了采摘日,老师们安排个子较高且擅长爬树的学生,每人抓着一根长竹竿爬上树枝敲落果子,统一采收,全体师生按人头分配,每人几颗,公平得很。

学校没有宿舍,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再远的路都得靠自己的两条腿,迟到是经常有的事,挨批罚站也是常有的事。

学校老师虽然管得不是很严,但迟到、早退还是要受惩罚的,大部分孩子都会感到难为情。

因此,有时孩子常常提醒父母亲:再晚了,我会迟到,老师会罚站的。

父母亲听到后,丢过一句话:懒鬼,不要做了,去吧!

孩子们如蒙大赫,赶紧放下手中的家务活,“哗啦哗啦”胡乱扒拉几口饭,捡出课程表上安排的上课书本,或放进自制的书包,或夹在背后的腰带上,逃也式的往学校奔去。

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尽管学校的预备钟响了,路上还是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或啃着地瓜踢着路上的石子,或大声争吵,或打打闹闹,有的一不小心被凸起的石头绊了一脚,摔倒在路旁的水田里,拔出一双泥鞋,引得一阵哄堂大笑,一点没有读书的紧迫感,反正成绩好坏,大人没放在心上。

有时,大人们还会说上一句风凉话:考不好不要紧,打铁呀赚食打铜呀赚食,学一门手艺,会赚钱就行!

言心虽是独男,父母亲却管得很严。

晚些起床,母亲玉英就会骂骂咧咧。

父亲木季看着屋顶上腾起的袅袅炊烟,大声喊叫:天落乌纱帽要出去顶,不顶别人会顶走。

可隔着一个天井的对门邻居却很看好言心,常常说:这个孩子肯读书,长大后一定有出息。

邻居高高的个子,头发稀疏,前额凸亮,长着一双深邃的眼睛,高鼻梁,络腮胡子,下巴颏翘起,有些外国人的样子,为人刚正不阿。

他的父亲参加红军,在一次阻击国民党兵的战斗中牺牲了。

他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当兵保家卫国。

退伍回乡后,组织上安排他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兢兢业业,公道处世。

逢节过年,有些大队干部闹着弄些补贴,他倒好甩下一句:当年父辈们和老百姓同甘共苦打天下,让我们过上了太平日子,现在你们还要搞特殊?

要弄你们弄,我是不要的。

大家面面相觑,怨气横生,任期不足两年,便被拱下台来。

离开大队后,他依旧谈笑风生,每天早上站在自家门口凹凸不平的土台阶上,剃完胡子洗完脸便开始谈论时事:周总理出国访问;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和中国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珍宝岛战争,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等等。

尽管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仍然孜孜不忘国事政事,人们戏谑他为“美国佬”。

“美国佬”的老婆萍萍生了二个男孩子,大儿子水清,体弱身瘦,长得像竹篙一样,说起话来细声细语,“美国佬”不太喜欢,他把希望寄托在小儿子水灵的身上,谁知水灵生性顽皮,常常惹是生非。

他恨铁不成钢,咬牙切齿,不惜拳脚相加。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塘面上结起厚厚的一层冰,他发现水灵的试卷上分数笔迹有重叠,认真一看,原来五十分的成绩改成了八十分。

他大发雷霆,一怒之下,一脚猛踢过去,水灵“唉哟”一声倒在地上,萍萍生拉死扯的哭着拉开。

水灵见父亲走了,竟然高兴地说:幸亏我身板结实,又穿了棉袄,踢了不会痛。

谁知“美国佬”折了回来,听到儿子的话更加怒火中烧,抓起水灵的后衣领,拖到塘堤上扔了下去,害得萍萍又怕又哭。

“唉,这个短命鬼没救了。”

“美国佬“扔下一句话,看了一眼正在打捞的乡亲们,铁青着脸扬长而去。

“心真狠,这种天气不冻死也得病几天。”

木季同情道。

“嗯……”言心刚想说什么,看了一眼父亲,又吞了回去。

他原本对“美国佬”心存好感,但看到自己的发小这么遭罪,顿时心里有些怨恨。

他和水灵不但是邻居,而且还是好朋友,两人从小在一起玩耍,有许多小秘密。

一次,言心借宿到水灵的家里,睡到半夜,肚子叽哩咕噜叫个不停。

水灵偷偷地摸下楼生火做地瓜丸,刚端上楼正要开吃,谁知楼下的路上响起了“美国佬”的脚步声,两人吓得赶紧把吃食塞在被窝里,不料慌乱之中竟抖落一床,害得第二天早上偷洗被子。

幸亏萍萍心疼孩子,帮忙敷衍过去,否则水灵又攒得一次痛打。

真是天生有天养,水灵打捞上来后,只喝了两碗姜汤,吃了两次驱风草药,第二天又活蹦活跳了。

此后,水灵的性格沉稳了许多,他父亲的管控也松了许多。

事情没过去几天,水灵又闯事了。

那天正值星期天,水灵早早起床,拿了一把砍柴刀在门口的磨石上磨得锃亮,他用大拇指小心地在刀刃试了一下,满意的笑了笑。

“咦,今天早上言心怎么起得那么迟?”

他心里嘀咕着,抬头看到言心拿了一把砍柴刀笑嘻嘻站在身边。

他接过言心的刀,又弯下腰“嚓嚓嚓”地磨了起来。

俩个发小走了十几里公路,终于登上了狭长崎岖的山径,山上的柴火经过多年的砍伐所剩无几,特别是干柴,更是一挑难寻。

言心素来胆小,不敢往偏僻处寻觅,害怕遇上恶虫毒蛇,在大一点亮一点的场地捡拾别人挑剩的柴片,无论干湿,长短兼收,塞满一挑小撂夹就行。

而水灵恰恰相反,越是险峭越无畏,搜索干柴火斫得齐刷刷的整齐。

“言心,快过来帮忙,这边有一段干松柴。”

远处传来水灵激动的声音。

言心战战兢兢的攀爬上去,看到水灵正吃力地从一个大簕蓬里拖出一段干松柴,言心赶忙走过去帮忙。

“唉哟。”

言心蹲在地上,双手抱着脚踝,血从手指缝里冒出,吓得水灵愣在那边,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撕下身上的烂衣服包扎。

原来水灵断柴时,刀没抓紧被干柴一弹,竟往言心的脚踝奔去,幸好没有伤到骨头。

“你呀,你呀!

怎么净闯祸。”

回到家里,“美国佬”咬牙切齿,狠狠用手指头敲了敲水灵的头。

“又不是故意的,弄都弄伤了,有什么办法呢!”

萍萍声若蚊蝇,但仍然被“美国佬”听见,他怒从心头起,扭头指着老婆的额头:“你……你,都是你惯坏的,我看你怎么收场?”

说完回过头来,指着水灵:“从明天起,你天天背言心上学,家里该你做的事你还是要做,否则我揍死你!”

“美国佬”看了一眼闯事的小儿子,习惯性地抓了一下桌上的旧报纸。

虽然伤得不重,可脚踝这个位置皮包骨,稍微用力,好不容易结上的疤又裂开了,反反复复不见痊愈。

一开始水灵还坚持背言心上学,可时间长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

赖老师知道后,发动班里的学生学习雷锋做好事。

邻村的大男孩水水自告奋勇地伸出援助之手,言心的上下学问题暂且解决了。

最苦的还是玉英,言心受伤后,她只好背着大女儿干活,尽管水灵的母亲时常帮衬,但仍然困难重重,好在这段时间正是冬闲时节。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吉ICP备202300214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