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寒料峭,水利大楼东翼展厅的青铜门把手上凝着薄霜。
林逸推门时防水腕表突然震动,表盘跳转为淡蓝色示波波纹——这是他在都江堰实习时设置的洪水频率警报模式。
展厅穹顶的射灯经过精密计算,以37度角投射在玻璃展柜上。
林逸的镜片反射着《兰亭序》摹本表面流淌的奇异光斑,那些墨迹仿佛被注入活水,在宣纸上形成微缩的涡旋。
他下意识屈起指节敲击展柜,声波透过骨传导耳机转化为频谱图:每秒11.6赫兹,恰是三峡泄洪道共振频率的千分之一。
"QR-037。
"他默念展品编号,手机摄像头自动对焦时,防抖功能却意外失效。
画面里"之"字最后一捺突然扭曲成函数曲线,那是他参与设计的某段堤防纵剖面图。
鼻腔涌入若有似无的松烟墨香,混着某种冷冽的雪松气息——这不该出现在恒温除湿的展厅里。
"展柜玻璃含氧化铈,折射率2.17。
"清泠女声从身后飘来,林逸的太阳穴突突跳动。
转身时月白色裙裾擦过青铜包边的展台,少女腕间的青玉髓手链正将阳光分解成色谱。
他注意到她耳后发丝别着枚银制笔搁,形制竟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的青铜构件如出一辙。
"这个捺画..."林逸喉结滚动,防水腕表持续记录着他飙升的脉搏,"用的是非牛顿流体运笔法?
"话音未落,展柜内的温湿度计突然报警。
少女指尖轻点玻璃,防潮硅胶袋里的变色珠瞬间由蓝转粉——85%湿度,正是宣纸纤维开始膨胀的临界值。
当晚流体力学课上,老式投影仪将雷诺数公式投在斑驳墙面。
林逸在草稿纸边缘反复涂写着QR-037,游标卡尺显示每个数字的笔压峰值都精确到0.45牛顿。
前排女生转身借计算器时,突然盯着他的涂鸦惊呼:"这不是去年江堤加固工程的坐标代码?
"林逸瞳孔骤缩。
三年前参与设计的堤防参数在记忆中苏醒,那些用CAD软件绘制的曲线与《兰亭序》捺画重叠。
当他把QR-037转换为二进制代码,发现这串数字竟精确对应着堤防桩基的GPS坐标,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个经度。
窗外的玉兰花突然簌簌作响,带着松烟墨香的风掀开他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