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结束的第三天,我拖着行李箱站在李家村村口,望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土坯房和泥泞小路,心里五味杂陈。
作为村里第一个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我放弃了城里外贸公司的工作机会,执意回到这个生我养我的贫困山村。
"哟,大学生回来啦?
"村口小卖部的王婶探出头,脸上堆着笑,眼神却透着不解,"城里不好吗?
回来干啥?
"我勉强笑了笑,没有回答。
这个问题,从下长途汽车到现在,已经被问了不下十遍。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路边堆着成山的彩色塑编袋,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荧光。
这是我们李家村祖传的手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个小作坊,靠编织这些袋子为生。
记得小时候,这些袋子根本不愁卖,周边县市的商贩都抢着要。
可现在..."这些怎么都堆在这儿?
"我指着那些积满灰尘的袋子问路过的李叔。
李叔叹了口气:"卖不动喽。
现在都用机器做的,谁还买咱们手工编的?
仓库都堆满了,再卖不出去,大家伙儿都得喝西北风去。
"回到家,父亲正蹲在院子里修补一个破旧的塑编模具。
见我回来,他擦了擦手上的污渍,欲言又止。
我知道他想问什么——工作找得怎么样?
什么时候回城里去?
"爸,我想试试帮村里卖这些塑编袋。
"我放下行李,直接说道。
父亲愣住了,半晌才摇头:"你一个学英语的,懂什么买卖?
别瞎折腾。
""我大学同学有做外贸的,说不定能联系到国外买家。
"我固执地说,"咱们村的塑编袋质量好,纯手工,在国外说不定有市场。
"父亲将信将疑,但看我态度坚决,也没再反对。
那天晚上,我翻出大学通讯录,找到了张明的电话。
他毕业后进了省城一家大型外贸公司,专做日用品出口。
电话接通时,张明正在加班。
听到我的想法,他沉默了一会儿:"手工塑编袋?
现在确实有环保概念,U洲那边挺看重这个。
你把样品寄来看看,质量好的话,我可以帮你问问。
"一周后,张明打来电话,声音里透着兴奋:"李阳,你走运了!
德国一家连锁超市正在找环保购物袋供应商,你们村的样品他们很满意,愿意先下一百万个的试订单,如果市场反应好,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