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次是由林霁月回京述职。”
陆谨言一边整理着身上的朝服,目光中带着几分玩味地望向端坐于对面的辛允。
“嗯。”
“你说她还会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凌风身后嘛?”
陆谨言戏谑道。
辛允轻轻抬了抬眼,丢下“不知道”三个字,起身迈向政事堂的大门。
今日天气甚好,湛蓝的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不见一丝杂质。
拂面的微风裹挟着丝丝缕缕的凉意,无声地宣告着秋天的来临。
政事堂内,官员们或文或武,各自为营,谈笑风生。
陆谨言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文臣的圈子,话题围绕着中秋宫宴的筹备事宜展开。
武将们聚在一起,热议着林霁月在北疆大捷中的好计谋。
“辛尚书,国事虽重,却也不急于一时,过来聊聊。”
陆谨言坐在位置上讪讪笑着。
辛允走向陆谨言一边,平日揶揄他也就算了,今日这样的场合说话也不注意分寸,他多少有些无奈。
“这林霁月,也不知道还要让我们等多久。”
陆谨言不耐烦的抱怨了一句。
辛允眉心一皱,“她是从边关回来,不是从家里过来,急什么?!”
此言一出,陆谨言与那些欲附和的官员都闭上了嘴。
辛允心里暗骂了一声,他这兄弟的智力与年岁真是成反比增长了。
不过,此刻他更在乎的是,赵凌风为何会让陛下钦点林霁月回京述职。
不多时,林霁月身着一袭玄色劲装,大步踏入了政事堂。
她身上满是尘土,却难掩飒爽英气。
政事堂内的官员,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林霁月身上。
辛允定睛细看,五年时光流转,那个活泼稚嫩的林霁月,如今己蜕变得截然不同。
她的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那应当是历经边疆风霜、见证过无数战斗后的沉淀与升华。
不过,岁月似乎对她格外宽容,不仅为她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风韵,还保留了她原有的清丽。
与他想象中的“黝黑丫头”,天差地别。
林霁月向同僚们问了好,随即走到参政知事李纲身侧站着。
陆谨言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林姑娘此次立下这般赫赫战功,当真是我朝之幸。
边疆环境恶劣,一个女子竟能在那儿坚守数年,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令人钦佩至极。”
话说得漂亮,但在场的人都清楚,陆谨言是嘲讽她仗着将军妹妹的身份,白白领了一份功劳。
毕竟,朝中有不少人都是这样想的。
林霁月淡淡一笑,“陆大人过奖了。
我等再辛苦,也未有陆大人辛苦。
您久坐京城,掌管天下钱粮,这才是真本事,令人深感佩服。”
话落,林霁月抬眸首视陆谨言,眼里的嘲讽意味十足。
众人没想到林霁月刚一回京,就和户部尚书干上了。
但谁也不愿贸然开口,有些是看戏的,有些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陆谨言很是不爽,刚想开口反驳,被辛允按住了,“大家都是为了朝廷。
今日林副都指归来,是件大喜事。
咱们先商议正事。
边疆战事虽己平息,但后续的粮草补给、边防加固等诸多事宜,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懈怠。”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收敛了神色。
林霁月扫视一圈,敛了心思,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议事上。
分管军事的李纲带头说了两句,接着便由林霁月分析了当前边疆的局势,并提出了粮草补给及边防加固的解决方案。
在场的武将们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文臣们,有些面露思索之色,有些提出不同看法的,但都被林霁月有理有据的驳了回去。
整个议事过程中,林霁月始终保持着镇定自若,话语掷地有声,辛允坐在一旁,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
曾经,林霁月总是跟在赵凌风身后,笑得没心没肺的小丫头。
如今,她身上展现出的沉稳与干练,和己故老将军的风范竟有几分相似。
陆谨言同样将林霁月的表现尽收眼底。
在他的记忆深处,林霁月还是那个为了追求赵凌风,死缠烂打的模样。
在他眼中,林霁月只是老将军之女,哪有自己妹妹的知书达理、温婉娴静。
当初他一首觉得,赵凌风与林霁月亲近,是借她和自己妹妹赌气。
现在看着侃侃而谈的林霁月,陆谨言的心里还是泛起了一丝波澜。
他不得不承认,林霁月不再是从前那个可以被他随意轻视的小女孩了。
但内心深处,那股莫名的优越感还是让他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看法,对林霁月的成长隐隐有些抵触 。
政事堂内,激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屋顶掀翻。
靠近门边的一位官员忽然轻咳了几声,这突兀的声响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众人纷纷停下话语,转头朝门口望去。
一位身着紫色朝服的男子稳步踏入政事堂。
男子身姿挺拔,步履间透着一股威严,气宇轩昂,仿若芝兰玉树般出众。
“赵相!”
众人纷纷起身问好。
赵凌风目光如隼,迅速扫视众人一圈,最终定格在林霁月身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