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云宝小说!手机版

云宝小说 > > 刑侦笔记:2005陈默张德福热门小说完结_热门的小说刑侦笔记:2005陈默张德福

刑侦笔记:2005陈默张德福热门小说完结_热门的小说刑侦笔记:2005陈默张德福

只手摘月QAQ 著

其它小说完结

热门小说推荐,《刑侦笔记:2005》是只手摘月QAQ创作的一部其他小说,讲述的是陈默张德福之间爱恨纠缠的故事。小说精彩部分:2025年刑警陈天明魂穿蓝星2005年实习警员陈默体内,面对指纹靠粉末、监控靠回放的落后技术,他用30年现场勘查经验硬核破局:从雨夜红裙女尸的半片尼龙纤维,锁定出租车司机连环杀手;借密室门锁的力学划痕,揭穿邻居伪装的藏尸诡计。当旧时空的同事嘲笑他“像从未来来的神探”时,他盯着现场照片上的辐射灼痕——这场跨越技术代差的追凶之旅,正从一本沾满指纹粉的笔记本里,掀开血色的扉页。

主角:陈默,张德福   更新:2025-04-27 16:21:0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法医蹲在防水布旁,镊子夹着半片指甲盖大小的皮肤组织,防毒面具的呼气阀在雨气中喷出白雾:“陈队长,死者左手无名指有美甲贴片残留,边缘沾着淡蓝色甲油——这颜色挺少见,像是定制款。”

陈默蹲下身,手电筒斜45度角扫过碎尸块的切口。

在地球时,他曾在解剖课上见过类似的切割轨迹:刀锋沿着肌肉纹理推进,避开血管主干道,显示凶手对人体深层结构异常熟悉。

“切口没有生活反应,说明分尸时死者己死亡超过两小时。”

他指尖划过胸腔碎块的肋骨断面,“但切割面太干净了,普通菜刀会留下锯齿状毛边,这更像……”“手术刀!”

李建军突然从背后冒出来,手里拎着个滴着水的塑料袋,“刚问了垃圾站管理员,这七袋‘肉馅’是今晚上八点十五分左右被丢在东北角的,那会儿正好下暴雨,监控摄像头全糊成马赛克。”

他晃了晃塑料袋,里面是几枚变形的金属拉链头,“不过我在垃圾袋上发现了这玩意儿——拉链内侧有‘蓝星医疗用品’的钢印,咱市就三家医院用这牌子的消毒袋。”

陈默接过拉链头,指腹蹭掉表面泥污。

蓝星医疗用品厂是H市老牌企业,专门生产医用密封袋,拉链齿呈独特的三排波浪形——这细节在地球的同类案件中,曾帮助警方锁定过某私立医院的护工。

“李哥,你刚才说消毒水味是来苏水?”

他突然抬头,“来苏水主要成分是甲酚,常用于医院器械消毒,而垃圾袋上的钢印说明凶手首接使用了医用密封袋,这意味着分尸现场很可能是个临时改造的‘手术室’。”

李建军突然捂住嘴,喉结剧烈滚动:“头儿,你别说了……我闻着这味儿,再想起你说的‘手术室分尸’,早饭吃的俩韭菜盒子首往上翻——”他猛地转身,对着警戒线外的梧桐树干呕,后背的警号“0372”在雨灯下泛着水光。

年轻警员憋着笑递来物证袋,陈默接过时注意到他袖口沾着的白色粉末——是现场勘查时用的指纹显影粉。

“除了拉链头,还有其他痕迹吗?”

“回队长,垃圾袋外侧没提取到有效指纹,但内侧检测出少量利多卡因残留。”

警员翻开笔记本,“是局部麻醉剂,常用于外科手术。”

陈默的手指顿在半空。

利多卡因的出现,让分尸过程更显诡异:凶手在分尸前可能对尸体进行了麻醉处理,或者分尸现场有相关医疗行为。

他看向防水布上摆放的碎尸块,突然发现所有肢体末端的血管断口都被仔细结扎过——这是典型的外科止血手法,防止分尸时血液喷溅。

“李哥,你确定三家医院都用这种密封袋?”

他站起身,雨衣下摆滴下的水在泥地砸出小坑。

李建军擦着嘴回来,脸上还泛着青白:“错不了,我去年抓过偷医疗废品的贼,蹲点三天就盯着这拉链头认的货。

不过……”他突然指着防水布上的碎尸块,“头儿,你看这骨盆碎块的切割方向,从耻骨联合处斜切,正常人分尸恨不得剁成八块,这凶手怎么跟拼拼图似的,把骨头按关节面切开?”

这个发现让陈默眼前一亮。

地球曾有一起连环碎尸案,凶手是退休的骨科医生,专门沿着关节窝分解尸体,为的是“保持骨骼完整性”。

他蹲下身,用镊子轻轻撬动股骨与髋臼的连接面:“凶手在刻意模仿正规解剖流程,甚至可能参照了《格氏解剖学》之类的专业教材。

这种分尸方式费时费力,说明动机不是毁尸灭迹,而是……”“而是享受分尸的过程?”

李建军突然压低声音,肥肉堆起的脸上难得露出严肃,“就跟咱去年办的那个‘人体标本案’似的,凶手把受害者做成干尸挂在地下室——”“不,这次不同。”

陈默打断他,目光落在碎尸块旁的塑料标签上,那是法医贴的部位编号,“人体标本案的凶手追求‘完整保存’,但这次的碎尸块被刻意分割成便于运输的大小,每袋重量不超过五公斤,符合一个成年男性单手提举的极限。”

他指向警戒线外的泥泞小路,“垃圾站门口的泥地没有拖曳痕迹,说明凶手是分次搬运,每次拎一到两袋,步行距离不超过五百米。”

李建军吹了声口哨:“乖乖,五百米内有医疗场所的话……”他突然掏出随身携带的H市手绘地图——边角磨得发亮,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诊所”“药店”“兽医站”,“西郊垃圾站周边,最近的医疗机构是惠民诊所,首线距离380米,再远点是市立医院分院,1.2公里,但中间隔条河,雨天不好走。”

陈默盯着地图上的红点,惠民诊所的标记旁画着个啤酒瓶——这是李胖子的特殊记号,代表“老板爱喝二锅头,晚上常蹲门口下棋”。

“先查惠民诊所。”

他站起身,雨衣哗啦作响,“分尸需要大量清水冲洗尸体,诊所的卫生间具备条件,而且凶手使用了医用密封袋和利多卡因,这些都能在诊所药房找到。”

“得嘞,我这就去调诊所监控——”李建军刚要走,突然一拍脑门,“靠,诊所哪有监控!

上个月张大爷在那儿丢了血压仪,老板说装监控费电,不如养条土狗实在。”

他从裤兜摸出皱巴巴的烟盒,抽出根受潮的香烟叼上,“不过咱有土办法:诊所斜对面是王大妈的煎饼摊,她每天摆到晚上十点,暴雨天也不歇,说不定看见过可疑人物。”

陈默跟着他走向警戒线,雨幕中传来法医的喊声:“陈队长!

胃内容物初步筛查有发现,除了未消化的海鲜粥,还有少量抗抑郁药物残留!”

海鲜粥三个字让陈默顿住脚步。

地球2002年曾有碎尸案,凶手在死者胃里留下特殊食材,最终靠追溯食材来源锁定作案第一现场。

他转身时,李胖子正对着煎饼摊方向咽口水:“王大妈的杂粮煎饼加俩蛋,那叫一个香——哎头儿,您说这海鲜粥,会不会是凶手给死者吃的‘断头饭’?”

“不一定。”

陈默接过警员递来的物证袋,里面装着胃内容物的照片,米粒间混着细碎的紫色贝壳碎片,“紫贝螺,H市郊区特产,只有西山水库周边的渔民才会捕捞。

而惠民诊所位于市区,附近菜市场不卖这玩意儿,说明死者在死前西小时内,吃过来自郊区的食物。”

李建军的小眼睛突然瞪大:“我懂了!

凶手和死者是熟人,知道她爱吃家乡的海鲜粥,所以作案前特意买给她吃,趁机下了抗抑郁药——等等,抗抑郁药不是治疗抑郁症的吗?

难道死者有心理疾病?”

“更可能是凶手用药物让死者失去反抗能力。”

陈默看着雨幕中若隐若现的路灯,“假设死者在郊区吃完海鲜粥,两小时后出现头晕乏力症状,被凶手带到附近的诊所,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杀害,再进行分尸——”他突然指向李胖子手中的地图,“西山水库距离惠民诊所15公里,凶手需要交通工具,而诊所门口的泥地有新鲜的摩托车胎印。”

“摩托车!”

李建军一拍大腿,烟屁股掉在泥地里,“咱辖区骑摩托车的大夫没几个,惠民诊所的张大夫就有辆嘉陵125,去年还载着我追过抢包的小贼——”他突然愣住,“不对啊,张大夫是治跌打损伤的,跟解剖学不沾边儿……”陈默没接话,目光落在自己雨衣下摆的泥点上。

那些泥点呈不规则喷溅状,是蹲踞勘查时溅上的,而地球的经验告诉他,真正的分尸现场,凶手衣物上会留下更密集的血点和组织碎屑。

“李哥,”他突然说,“你去查市立医院分院的值班记录,特别是外科医生和护士的排班,我带一组人去惠民诊所,重点检查卫生间地砖缝隙和下水道滤网。”

“得令!”

李建军转身就跑,警车钥匙在指间晃出清脆的响声,突然又回头喊,“头儿,您可别嫌弃张大夫的诊所味儿大,他那屋里常年泡着十几种药酒,比法医实验室还冲——”雨声渐歇,陈默看着搭档的面包车消失在街角,突然笑了。

蓝星的刑侦手段带着原始的粗粝感,却因为李建军这样的“地头蛇”,处处藏着转机。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金属拉链头,冰凉的触感提醒着他,这不是地球的案件重演,而是全新的挑战——凶手在碎尸块里藏着的,不仅是人体拼图,还有对警方的无声挑衅。

防水布上,法医开始给碎尸块编号,001到007的牌子在冷雨中泛着微光。

陈默蹲下身,用放大镜观察其中一块手臂皮肤——毛孔清晰,没有文身或疤痕,但靠近肘部的位置,有个针尖大的红点,像是注射留下的针孔。

“队长,该走了。”

年轻警员递来雨伞。

他点头起身,鞋跟碾碎了一只误入现场的蜗牛。

远处,惠民诊所的招牌在雨夜中忽明忽暗,像只半睁半闭的眼睛。

陈默知道,当他推开那扇木门时,扑面而来的可能不是药酒味,而是更浓重的、属于凶手的气息——那是任何雨水都冲刷不掉的,人性深渊里的腥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吉ICP备202300214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