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烬羽1937年夏,北平的槐花落得格外迟。
林怀瑾伏在燕京大学图书馆的长桌前,镊子尖悬着半片薄如蝉翼的宋纸,正要补入《永乐大典》残卷的虫蛀处。
窗外蝉鸣正浓,忽有阴影掠过书页——六个日本兵押着戴镣铐的学生穿过草坪,皮靴碾碎了落在青砖缝里的白花。
"怀瑾,该关窗了。
"管理员老周抱着线装书经过,袖口沾着陈年墨渍。
林怀瑾抬头时,正看见沈昭南随医疗队从回廊走过,她白大褂下摆沾着星点血渍,发间那支樱花簪在槐叶缝隙里闪了一下。
黄昏时分,枪声惊飞了檐角的鸽子。
林怀瑾闻到烟味时,《永乐大典》的"江"字正补到最后一捺。
火焰已顺着木质书架窜上穹顶,他扑向燃烧的书柜,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日军军官的军刀横在《天工开物》抄本上,刀刃映出他沾着浆糊的脸。
"唐土的文明,由大日本帝国来保存。
"军官开口时,林怀瑾听见身后沈昭南的吸气声——那是与她相册里一模一样的面孔。
樱花簪从她鬓边滑落,在火光照耀下折射出惨白的光。
日军拖拽伤员时,沈昭南的樱花簪刺进了第一个士兵的咽喉。
簪头的银瓣崩裂飞散,她攥着染血的簪杆后退,直到后腰抵上燃烧的书架。
林怀瑾抓住她的手腕往密道跑时,看见她颈间晃动的银链——那是日本商人父亲留的怀表,表盖内侧刻着"昭南"二字。
"跟紧我!
"他的声音混着爆裂的木梁声。
密道尽头是古籍修复室,墙上挂着他未完成的《敦煌经卷摹本》,此刻在火光中蜷曲成焦黑的蝴蝶。
沈昭南忽然停住,从急救包掏出磺胺药粉撒向追兵,辛辣的气味混着硝烟,她发间残余的簪子勾住了他的袖口。
三日后,平津沦陷。
林怀瑾在断壁残垣中找到半页《孟子》,"义"字右上角被烧出焦洞。
他用镊子夹起一片樱花花瓣,那是沈昭南遗落的簪饰碎片,此刻正轻轻覆在"舍生取义"的"生"字旁。
鼓楼传来沉闷的钟声,他摸出藏在袖中的情报——油墨渗进掌纹,像一道新结的伤疤。
远处,陈铁山的川军正沿着永定河布防,这个爱用辣椒面拌饭团的老兵,此刻正用刺刀在枪托刻下第17道血痕。
而千里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