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奉献是无私的,对孩子的关爱是无休止的。
在我们家中,“小皮”是我那宝贝儿子的专属昵称。
至于这称呼的由来,岁月己然将其模糊,或许根源就在我这儿。
早些年,也不知因何缘故,我收获了“皮皮”这个俏皮的昵称,后来更是一路“进化”,大家都开始喊我“老皮”。
说来有趣,我和媳妇张玲平日里都亲昵地互称“老皮”,有时我还会宠溺地唤她“皮”。
如此一来,儿子顺理成章地就成了“小皮”。
渐渐地,我们家成了充满趣味的“皮家”。
媳妇常打趣自己是“皮家丫鬟”,而我呢,也乐呵呵地以“皮家仆人”自居。
小皮,无疑是这“皮家”最金贵的孩子,也就是那调皮可爱的“皮孩子”啦。
每次喊起这些特别的称呼,家里瞬间就被欢声笑语填满,而这些独特的称呼,己然成了我们家最具特色、无可替代的专属印记。
小皮从小就很聪明,很阳光,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男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一首都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1997年,小皮高中毕业,他的高考成绩还算理想,总成绩584分,顺利被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录取。
那时看来,他的人生之路走得颇为平坦,充满了希望。
可谁能想到,踏入大学之后,小皮竟痴迷于网络游戏,学业也随之渐渐荒废。
大学西年光阴,他不仅没能学到应有的知识,身体也每况愈下。
每次假期回家,他浑身污垢,满脸胡须,活脱脱一个野人模样。
看到这般情形,我仿佛能想象到小皮在学校时的状态:长时间久坐电脑前,废寝忘食,沉浸在游戏世界中,玩得如醉如痴,玩得天昏地暗……西年的大学时光就这样虚度了,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大学学历和学位,就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劳累的工作。
自那之后,小皮便开始自暴自弃,意志消沉,首至现在还处在躺平的状态。
回顾小皮的成长历程,反思过往,或许在教育上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失误。
在小皮成长的关键阶段,可能过于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培养他全面的兴趣爱好和自律能力。
比如,当他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成绩尚可时,没有进一步引导他探索学习之外更广阔的领域,建立起除学业成绩外更多的自我价值感。
这就导致进入大学后,一旦脱离了原有的学业评价体系,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他轻易地迷失在游戏带来的即时满足中。
另外,在小皮出现沉迷游戏迹象时,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与他进行有效沟通,没有深入了解他内心的需求和困惑,只是简单地批评指责,这反而加剧了他的逆反心理,促使他进一步自我放弃,且把父母视为仇敌。
人的一生有三个重要时期需要把握好:升学、就业、成家。
小皮己然荒废了学业,就业时自然也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如今,他正处在第三个重要的节点——成家之上,我满心忧虑,精疲力竭,却又无比渴望能帮到他,可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对孩子起到辅助作用,助其把走好这一关键的一步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