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王坤24岁,刚从监狱里出来没几个月。
出狱时,他曾下定决心要洗心革面,找份正经工作,过踏实日子。
然而,现实并不如他所愿。
他在姑苏市一个建筑工地干了两个月,每天搬砖扛水泥,累得腰酸背痛,一个月下来才赚了2000多块。
看着工友们下班后去小饭馆喝酒聊天,他却连瓶啤酒都舍不得买,心里那股不甘又冒了出来。
他开始觉得,靠力气赚钱太慢,而他曾经的“本事”——偷和骗,似乎能让他更快地填满口袋。
出狱后,王坤搬到姑苏市一个老旧小区租房住,认识了两个同样游手好闲的家伙:陈勇和陆海峰。
陈勇30岁,江苏人,瘦高个,喜欢吹嘘自己年轻时在酒吧混过;陆海峰34岁,安徽人,矮胖身材,话不多但手脚麻利。
三人经常凑在一起喝酒聊天,聊着聊着就发现彼此都有点“小门道”。
陈勇提议:“咱们去酒吧转转,那地方人多手杂,手机随便捡。”
王坤一听,眼睛亮了,他想起监狱里听老囚犯说过,酒吧这种地方是偷东西的好去处。
2016年3月6日晚上,三人第一次“组团”行动,目标是姑苏市区的星德罗酒吧。
这家酒吧位于姑苏市繁华的观前街附近,周末人满为患,灯光昏暗,音乐震耳,客人们喝得东倒西歪,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王坤穿了件宽松的夹克,里面缝了个暗袋,方便藏东西;陈勇负责“演戏”,假装跟人搭讪分散注意力;陆海峰则盯着人群,寻找目标。
那天晚上11点左右,酒吧里人头攒动。
王坤挤在舞池边,装作跳舞,眼睛却西处扫视。
他注意到一个20多岁的女孩,穿着一身紧身裙,正靠在吧台边玩手机,喝得有点醉,手里的iPhone 6随意放在桌上。
王坤朝陈勇使了个眼色,陈勇立刻走过去,假装醉醺醺地撞了女孩一下,大声说:“哎呀,不好意思,踩你脚了!”
女孩皱着眉推开他,注意力全被吸引过去。
王坤趁机靠近,手一伸,手机就滑进了他的暗袋,整个过程不到5秒。
得手后,三人没敢多待,假装去厕所,绕了一圈就溜出了酒吧。
到了安全的地方,王坤掏出手机一看,还是个几乎全新的iPhone 6,心里一阵狂喜。
他们找了个姑苏市平江路附近的黑市卖家,500块出手,三人平分,每人拿了160多块。
那晚,他们用这钱去吃了顿姑苏特色小吃——生煎和汤面,边吃边笑,王坤甚至觉得,这比当年骗张泽7.8万元还轻松。
第一次得手让王坤他们信心大增。
3月7日晚上,他们故技重施,又去了星德罗酒吧。
这次目标是个30多岁的男人,穿西装,像是刚下班的白领。
他坐在卡座里,手机放在桌上,正低头跟朋友聊天。
王坤假装路过,手一扫,手机到手,陈勇和陆海峰迅速掩护,三人顺利撤离。
这次偷的是个华为P9,卖了400块,三人又小赚一笔。
然而,酒吧的保安己经起了疑心。
3月6日和3月7日连续两天有人丢手机,保安开始留意可疑人物。
3月8日凌晨1点,王坤三人第三次来到星德罗酒吧,打算再干一票。
这次他们盯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年轻人,那人把手机放在吧台上,自己歪在沙发上打瞌睡。
王坤故技重施,靠近时假装被绊了一下,手伸向手机。
可就在他刚拿到手机的瞬间,一个保安从侧面冲过来,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大喊:“别动!
偷东西的!”
王坤一惊,想挣脱,可保安死死按住他。
陈勇和陆海峰见势不妙,转身就跑,却被另一个保安堵在门口。
三人挣扎了几下,最终被制服,保安立刻报了警。
民警赶到时,王坤手里还攥着那部刚偷的手机——一部小米5,屏幕上还有年轻人的指纹。
民警把王坤、陈勇和陆海峰带回姑su市公安局沧浪派出所,三人被分开审讯。
王坤坐在审讯室里,低着头,手铐冰凉地勒在手腕上。
民警问:“姓名,身份证号。”
王坤老实报了:“王坤,530…。”
民警又问:“偷了几次?
老实交代。”
王坤知道跑不掉,低声说:“就这三天,偷了三部手机。”
他把3月6日和3月7日的经过也招了,坦白手机都卖给了姑苏市江平路附近的黑市。
保安在旁补充:“这几个家伙前两天就在酒吧转悠,有人丢手机后我们就盯着了,今天逮个正着。”
民警调出酒吧的监控,果然拍到了王坤下手的画面:他靠近目标,手一伸一缩,动作熟练得像个老手。
证据确凿,王坤无话可说。
被抓后,王坤被拘留,几天后因盗窃罪再次被判刑,这次是两年有期徒刑。
2016年4月,他第二次走进监狱,这次被送往苏江省的一所监狱,编号变为“苏监字第0891号”。
重回铁门高墙,他的心情比第一次入狱时更复杂。
第一次是因为诈骗和抢劫,他觉得自己是大手大脚栽了跟头;这次却是偷手机,几百块的小利就把他送了回来,他觉得自己“栽得太不值”。
监狱生活还是老样子:6点起床,劳动,吃饭,9点熄灯。
王坤被分到缝纫车间,每天低头缝衣服,手指又被针扎得全是小口子。
监室里,他不敢跟人多说话,低调得像个影子。
夜里,他躺在硬床上,盯着天花板,心里翻江倒海。
他想起出狱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找份正经工作,可才几个月,他就又走回了老路。
他开始恨自己,恨自己管不住那双手,恨自己总想着不劳而获。
有个狱友问他:“你咋进来的?”
王坤苦笑:“偷手机,笨死的。”
狱友拍拍他肩膀:“学聪明点,下次别这么干。”
王坤没接话,心里却想:还有下次吗?
他不想再有下次了。
服刑期间,王坤被安排去监狱图书馆帮忙,接触到一些书。
他重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坚持又一次打动了他。
他开始反思:自己24岁,人生还长,如果老是这样偷抢骗下去,迟早把自己毁了。
他给自己定了个新目标:出去后学门手艺,哪怕是修车、做饭,也要靠自己吃饭。
2017年底,王坤因表现良好减刑3个月,提前在2018年1月出狱。
走出监狱时,他回头看了一眼高墙,默默发誓:这是最后一次。
他没再联系陈勇和陆海峰,而是回了姑苏市,跟着一个远房亲戚学修摩托车。
他想用双手,修出一条新路,哪怕慢点,也比偷来的快感踏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