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室的排风扇发出蜂鸣般的震颤时,我正躲在福尔马林池后的阴影里。
顾沉舟的白大褂下摆掠过不锈钢台面,手术刀精准切入第7根肋间隙。
这是本周第三个深夜,我跟踪他潜入医院停尸房。
"苏小姐对尸体防腐有兴趣?
"他突然开口,刀刃折射的冷光刺破黑暗。
我屏住呼吸,看着他将一团棉球塞进死者鼻腔——那是我昨天在咖啡馆用过的柠檬味纸巾。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导师发来新指令:获取实验对象生物样本。
我摸向装有采血针的钢笔,却触到解剖台下冰凉的铁盒。
褪色的HelloKitty贴纸在月光下泛着诡异光泽——那分明是我十岁生日时,母亲锁在阁楼的"罪证箱"。
"2013年3月12日。
"顾沉舟忽然报出串日期,解剖刀在尸体胸骨刻下深痕,"西郊地铁站C口监控系统升级,所有影像资料永久封存。
"我浑身血液瞬间凝固。
那正是母亲第一次吞安眠药的日子,也是地铁恐袭案发生前72小时。
铁盒里传来纸张霉变的腥气,我借着手机微光看清内容:泛黄的画纸上,十岁的我正用蜡笔涂抹着地铁站结构图,逃生通道标记与恐袭案爆破点完全重合。
"尸体温度每下降1℃,尸斑扩散速度增加0.78mm/小时。
"顾沉舟的声音裹着橡胶手套的摩擦声,"就像某些记忆,你以为被冷藏了,其实在持续腐败。
"他突然掀开尸体头部的无菌布,我死死咬住下唇才没尖叫出声。
那张泡发的脸竟与便利店老板娘高度相似——三天前她刚把顾沉舟的购药记录卖给我。
"死者林淑华,46岁,死因是过量服用帕罗西汀。
"他举起证物袋,里面琥珀色药瓶贴着母亲的名字,"有趣的是,药品批号显示这批药物本该在十年前销毁。
"排风扇忽然停转,浓烈的腐臭中混入雪松香。
顾沉舟的白大褂擦着我鼻尖掠过,袖扣剐蹭出细小的血珠。
我颤抖着打开铁盒最底层,呼吸骤然停滞——褪色拍立得照片上,十三岁的顾沉舟正被铐在少管所审讯椅,腕间缠着染血的蝴蝶发夹。
"苏小姐应该认得这个。
"他突然出现在身后,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指捏住我后颈,"2010年青少年心理康复中心的纪念徽章,别在你病号服上的编号是042。
"我转身挥出采血针,却被他用解剖钳夹住手腕。
智能手环疯狂闪烁,肾上腺素数值飙升至临界点。
顾沉舟的瞳孔在夜视仪后泛起冷光:"三年前的地铁监控不是故障,是被你父亲手动覆盖的。
"解剖室顶灯骤亮,我这才看清不锈钢台上的"尸体"——那具用硅胶制成的教学模型,面部特征竟与我母亲年轻时一模一样。
模型胸腔里塞满泛黄的病历本,每页都贴着我的校园照。
"你父亲是我在检察院的导师。
"顾沉舟摘下手套,露出腕间狰狞的烫伤疤痕,"他临终前给了我三样东西:你的成长录像、你母亲的诊疗记录,还有这个。
"他按下遥控器,墙面投影出我从未见过的画面:十七岁的我蜷缩在地铁站立柱后,手中攥着枚遥控器,而顾沉舟正扑向冒烟的旅行包。
爆炸的火光吞没镜头的瞬间,左下角闪过父亲检察官徽章的反光。
智能手环突然发出刺耳警报,液晶屏显示我的皮质醇水平突破安全阈值。
顾沉舟掐着我的下巴灌下褐色药液:"这是根据你母亲的基因图谱配制的镇静剂,味道像不像她烤焦的草莓蛋糕?
"我挣扎着抓向他的金丝眼镜,却在镜腿内侧摸到凹凸的刻痕。
借着月光,我辨认出那行小字——苏晚,2009.7.23,心理咨询室。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心理医生的日期。
"游戏该升级了。
"他解开我衬衫第三颗纽扣,露出锁骨下的陈旧烫伤,"明天早餐时,我会给你第43次分手的机会。
建议选用第287号方案,成功率预计提升12.6%。
"我咬破舌尖才忍住颤抖,血腥味混着他袖口的消毒水味在口腔蔓延。
窗外救护车蓝光扫过墙面,那些贴满整面墙的"尸体"照片里,每张的拍摄角度都与我童年画作如出一辙。
凌晨三点的便利店冷光刺目,我盯着收银台后的监控显示屏。
老板娘的脸正以每秒钟42帧的频率闪烁,最终定格成解剖台上硅胶模型的面孔。
关东煮汤汁在纸杯里凝结出油膜,我突然想起顾沉舟解剖时说的那句话:"记忆是最完美的标本,只要你懂得如何防腐。
"手机突然收到陌生号码的彩信。
点开瞬间,滚烫的豆浆泼洒在键盘上——照片里母亲正对着镜子梳头,她身后的墙壁上,顾沉舟少年时期的通缉令正在泛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