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杨林还睡得昏昏沉沉时。
老者己经起床在院子里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杨林也在这木工刨子与木头之间发出的摩擦声中,醒了过来。
杨林从屋子里出来,就看到老人在弯着腰把木头刨平。
环视一圈院子还算大的,大部分的地方都摆放着棺材以及还未成型的棺材板。
看到这些杨林想到老人家主要是做棺材的吧!
于是站立在老者跟前对我说道:“老人家,昨晚多谢您的收留,晚辈才不至于流落街头。
眼下我就要先赶回城去了,就此别过。”
老人放下手中的刨子,看到杨林的确比昨日精神好多了,便说:“吃了早饭再走吧!
锅里刚蒸好的馒头。”
杨林虽然很不好意思,但是一想到昨天走了一天,回城不知还要多久,于是就不推辞了,顺着老人的话,去厨房拿了两个馒头。
刚吃过的馒头是又香又烫,拿在手里来回倒腾了几下,才不至于那么烫。
杨林正准备走出灶房时,想了想还是觉得这样不太好,于是把自己身上的钱拿出了几个铜板放在了灶台上,才安心的走出了灶房。
与老者辞别后,杨林发现老人的居所是在村子的尾端,且与村子有一些距离。
其中缘由杨林想来也明白。
不过眼下还是回城要紧,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回到了城中。
回到住了许久的客栈,杨林把自己的包袱收拾好,想着还是先回老家吧!
可一想到家中父母为了供自己读书早己经离开了人世,平时靠自己做些教书,写书信的活度日。
己经家中空无一人了,好像在哪也都一样。
所以杨林想了想,决定留在京城中这里机会更多,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等三年后再迎战会试。
在京城中还能够结交一些达官贵人,或许以后能帮衬自己一把!
想到这些,杨林便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不过这一切好像是杨林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好好的一个举人居然在京城的错杂关系中愣是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再次在大街上游离落魄的杨林倍感心酸。
以至于路过熟悉的人,他也没有注意。
临近申时,杨林坐在巷子口的石阶上捶头叹气。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出现在了杨林的耳朵里:“年轻人,这般无精打采,可不行哦!”
杨林抬头就看到自己前不久借宿的那位老人,双手挑着扁担,上面挂着两根板凳,下面是一些簸箕之类的生活用品。
连忙站起身来对老人作揖说道:“让老人家看笑话了。”
老人摆摆手,说道:“笑话倒不至于,只是你这样年纪轻轻地就如病入膏肓的病人一般,可就不好了。”
杨林也知道自己现在是怎样的状态,但是连日来的挫败感,却让自己无法提起精神来。
于是说道:“老人家说的是!”
老人满意的点点头,只是留下一句:“凡事不必着急。”
就转身要离开。
杨林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问过老人的名字,于是问道:“老人家如此帮我,晚辈还不知你的姓名?”
老者只是微笑着看着杨林,慢悠悠的说出了三个字:“你就叫我陈老头就行。”
杨林有了一丝冲动,对这位老人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许是在落魄的时候不问缘由就收留了自己吧!
杨林对己经走出了几步远的陈老头喊道:“陈前辈,能否教我木工?”
陈老头站定住了一会,才转身对着杨林说道:“你还是回家去吧!
病急不能乱投医。”
杨林眼下迟疑了,他自己一时也看不清自己了。
陈老头似乎也在惋惜这位年轻人现在处在的十字路口里无所适从。
只是轻轻的叹着气,往城门口走去,慢慢的消失不见了。
杨林愣在原地,不知道是何缘由,他像是被抽去了魂魄,眼睛首视着消失的陈老头。
不知是何缘故,杨林跑了起来,不顾人群的拥挤,终于在刚要关城门的时刻赶上了出城的时机。
一路狂奔,杨林在半道上终于看见了那位背有些佝偻的老人背影。
扁担挑在肩头倒影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像是一个天使一样,长了一对宽大的翅膀。
杨林看到人后,才停了下来,大口大口的呼吸着!
等好了一点后,就对着前面喊:“陈老爹,我想学木工,我想有口饭吃。”
陈老头听到后面喊的动静,转身看到杨林双手搭在膝盖上整个身体弯着。
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回应。
杨林知道自己的话没有可信度,呼吸不再那么困难的时候,又继续跑下去,等到了陈老头的跟前,没带任何犹豫的说道:“陈老爹,我想学做木工。”
杨林似乎下定了决心,表情异常坚定。
陈老头祥和的看着杨林,问道:“你确定你想好了?”
“想好了!”
杨林还没有缓过劲儿来,还在大口喘气。
只不过比刚才的时候要好了很多。
陈老头说:“想好了,可就不要后悔!
这条路可比任何一条路都难走。”
杨林肯定的点头。
陈老头说:“那这扁担会挑吗?”
杨林自信满满地说道:“当然会!”
“那就交给你了。”
陈老头说着就把肩上的担子放了下来,把扁担交给了杨林。
杨林接过扁担,拿在手上那种熟悉的感觉让他回到了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也是每天给自己的父母分担家务,挑水,挑粮食。
熟练的挑起扁担,陈老头满意的点头,说:“读书人,能干活倒是不错。
既然这样,那就跟着我回家吧!”
杨林一开始接触木工,还是很不顺利的,不经很多工具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用起来始终很费力气,不像陈老爹那般看起来顺畅和轻松。
通过陈老爹的悉心教导,和杨林的不断了解深入,慢慢地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做起事来也不再这么累了。
村子里不时路过的人看到陈老头院子里多了个年轻人,都不禁驻足停留打量了一会,和陈老头攀谈才得知是最近收的徒弟。
村子里也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慢慢的杨林也和村子里的人数熟络了起来,知道杨林会写字什么的,不时家里有需要都会来求助杨林给几个铜板写封书信给在外的亲人,或是家里有喜事丧事都会找杨林来写上几对对联贴在门框上。
渐渐的杨林也和融入了这个集体里面,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
不过陈老爹始终没有同意杨林正式拜师,打马虎说道:“自己不兴那一套。
你只要好好跟着我学就行了。”
杨林也不再强求,对陈老爹来说,杨林是个非常不错的年轻人,不希望用这层关系捆绑住他。
一年以后,杨林的技艺变得越来越好。
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除了每天会做木工以外,地里的活也不能落下。
但杨林没有抱怨,因为杨林每天过得很充实,白天干活,晚上空闲一点时间,依旧抱着书在读。
陈老头没有阻止他,而是任其他自己的想法行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