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紫禁城,柳絮纷飞如雪。
林渊端坐在乾清宫龙椅上,望着阶下跪拜的群臣,手中握着一卷明黄色的诏书。
殿内气氛凝重,唯有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细碎声响,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朕决定,改革科举制度。
"林渊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他展开诏书,目光扫过群臣惊愕的面孔,"除传统经史子集外,增设数理、机械、医学等科目。
同时,在各州府兴建格致书院,传授现代科学知识。
"话音未落,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翰林院掌院学士白发苍苍的老者踉跄上前,手中笏板颤抖不己:"陛下!
科举制度乃千年祖制,选拔的是饱读圣贤书的栋梁之才。
如今增设这些奇技淫巧之学,岂不是数典忘祖?
"他身后,数十名老学究纷纷跪地,额头叩在青砖上咚咚作响。
林渊站起身,龙袍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时代在变,治国所需的人才也在变。
以往的科举,只能培养出死读书的书呆子。
朕要的,是能推动这个时代进步的人才。
"他望向窗外,远处新建的格致书院正在施工,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隐约可见。
然而,反对的声浪并未就此平息。
士林之中,声讨皇帝的檄文如雪片般流传。
街头巷尾,老学究们聚众讲学,痛斥新学"以奇技淫巧乱国"。
更有甚者,以绝食相逼,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面对重重压力,林渊不为所动。
他不仅亲自前往格致书院授课,还命人打造了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教具。
课堂上,他指着地球仪,向学生们讲解"地球是圆的"、"日心说"等理论,引得满堂哗然。
"陛下,您这样做,会得罪天下读书人!
"课后,苏砚忧心忡忡地说。
林渊望着书院里学生们好奇的目光,微微一笑:"他们现在不理解,是因为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
但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就会明白,这些学问远比西书五经更能改变世界。
"为了证明新教育的价值,林渊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博览会"。
消息一经传出,举国轰动。
筹备期间,格致书院的学生们日夜钻研,将课堂所学化为实践。
有的改良农具,有的制造精密钟表,更有大胆者尝试研制电报装置。
博览会当日,长安城万人空巷。
朱雀大街上,临时搭建的展台上摆满了新奇的发明创造。
学生们自制的水力纺纱机,转动起来比传统纺车效率高十倍;改良后的水车,能将水引到更高的地方灌溉农田;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套简易电报装置。
林渊亲自坐镇主展台,看着学生们紧张而兴奋地调试设备。
当电流通过铜线,将"陛下万岁"的消息从城东的观星台传到城西的安福门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远处,那些曾激烈反对新学的老学究们,此刻也目瞪口呆,脸上写满震惊与难以置信。
"诸位请看,"林渊站在高台上,声音响彻全场,"这些,就是格致书院的学生们的成果。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能造福百姓的东西。
这,才是我大胤未来需要的人才!
"博览会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新学。
各地求学者纷纷涌入格致书院,甚至有世家子弟放下身段,前来学习数理机械。
而那些曾经反对的老学究们,有的依然固执己见,有的却开始反思,渐渐转变态度。
这场教育改革风暴,不仅改变了大胤的人才选拔制度,更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
林渊知道,这只是开始。
未来,他还要完善教育体系,编写系统的教材,培养更多能推动国家进步的人才。
而他掀起的这场变革,终将如滚滚洪流,不可阻挡地推动着大胤王朝迈向新的时代。
最新评论